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一个母亲和她的孤独症孩子们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11-15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茹文婧把儿童村的孩子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11月5日,阳城县客运站,一对忻州的夫妇带着14岁女儿马小小急匆匆坐上开往西河乡阳邑村的客车。马小小是一名孤独症患儿,此行,父母将把她送往“阳光特殊儿童村”创办人茹文婧手中,接受康复训练。

  茹文婧,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缘于对孤独症孩子的深情,斥资百万办起了“儿童村”。这位当过16年幼儿教师的母亲,还是省妇联评出的“山西省十大优秀母亲”。“儿童村”现在托养着22名孤独症儿,这些孩子都管茹文婧叫“妈妈”。

  A “星星的孩子”让她心疼

  一部《海洋天堂》的热映,让人们对孤独症有了形象的认识:他们有明亮的双眼,却拒绝和他人对视;他们常常被动物的叫声所吸引,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可以唱出悦耳的歌声,却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仿佛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孤独症的孩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茹文婧结识的第一个孤独症孩子,是她自己的儿子康儿。1998年,康儿的出生,给她们一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康儿两岁时仍不会开口说话,让茹文婧夫妇产生些许担忧,16年的幼教从业经历让她隐约感觉康儿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太一样。

  为求心安,茹文婧带着儿子找到了一位国内知名老专家,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康儿被确诊为典型的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患者常见的10大症状,康儿占了其中8条。专家告诉茹文婧,康儿发现得比较早,如果能及早进行系统的训练,情况可能会有很大改观。

  专家的话茹文婧听进了心里,回家后,她便开始联系国内各知名专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期盼儿子语言能力有所突破的她,带着儿子往返于北京和南京两个城市,在租住的矮小房屋里,她开始给康儿做单独训练。2002年6月1日,茹文婧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她的康儿对她说了一声“草莓”。

  儿子开口说话让茹文婧备受鼓励,她带着儿子踏上了漫长的求诊路,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儿子的康复训练日记,她写了厚厚的15本。“有一次带着儿子在广西训练时,遇到了大台风,租住房屋的窗玻璃全被打烂了,由于完全没有经历过台风,没有任何的准备。”茹文婧清楚地记得,大雨让她没法下去给孩子买食物,康儿也不敢一个人呆在家,她只能求邻居给她的孩子一点食物。

  康儿一点点长大后,茹文婧幻想着儿子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开始托关系,求朋友,终于有一所小学同意康儿入学,但只允许康儿每天上两节课。面对不公的条件,茹文婧却有些喜出望外。“想想当时确实有些异想天开,康儿根本没法融入学校的生活。”儿子上学不到一个星期,老师就找了她5次,有一次她不放心去学校看孩子,正好碰上老师在体罚她的儿子,康儿可怜巴巴的眼神让茹文婧心如刀割。

  康儿最终被学校劝退,所有学校都对他亮起了红灯。缘于对孤独症孩子的深情,茹文婧萌生了办一所孤独症康复中心的想法,她想让孩子们在康复中心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B 义无反顾倾囊办学

  当茹文婧把办学的想法向家人提及时,反对的声音甚至比她预想中还要强烈,在乡里当公务员的丈夫王永堂甚至动用周边的朋友说服她。

  王永堂对记者说,原本他和妻子都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也算富足,但一旦办起康复中心,他担心会把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儿子受体罚时的眼神一直挥之不去。”一想到儿子将来有可能无处安身,她就坐卧不安。同时,16年的幼教从业经历,4年残联工作的经验积累,让茹文婧对自己很有信心。2006年春节刚过,她就到国内各知名特教机构进行咨询,并整理了多年的训练记录。

  在南京,有一位很著名的孤独症治疗专家叫陆汝文的教授,他在对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技术方面有专长。为了办学,茹文婧第二次找到陆汝文教授,专门学习了系统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并在陆教授的帮助下,拟定了办学方案。

  得到陆教授的支持后,茹文婧开始正式筹办康复中心。她和丈夫将家中所有的积蓄,用来购买康复中心所需的生活、教学、训练和学习设备,用来租场地、装修和聘请老师、医生和护工。

  见两人倾囊办学,有多位好友劝过他们:办这种康复中心,只有一条路——赔钱!但茹文婧认为:只要有好处,哪怕只能让一位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她都觉得值。

  2006年8月,茹文婧创办的阳光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成立,它是儿童村的前身。

  2011年,茹文婧斥资一百万创办儿童村。儿童村有50余间漂亮的教室,不算太大的学校里,培训室、音舞室、游戏室、宿舍、餐厅、厨房、卫生间、洗浴间……一应俱全。

  在儿童村的22个孩子中,有3个孩子是免收费的,有10个孩子收费600元/月,有9个孩子按400元/月收费。茹文婧说,收费不等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太一样,情况稍好的收费要低。学校有6个老师,一个厨师,两个保育员。收来的钱只够职工工资和儿童村师生的伙食。“每个月都会贴补一些费用,冬天取暖费更是一个大头,整个学校约4万元左右。”茹文婧说,她原想多收一些孩子,但孩子越多亏得越多,她已无力承担。为了建儿童村,她已经把住房抵押给了银行。

  C 先后照顾过百余个孩子

  从当初的康复中心到现在的儿童村,茹文婧先后共照顾过100多个孤独症的孩子,小小是来这里时间最短的一个。

  由于年龄偏小,生活还不能自理,小小被安排到了大一点的集体宿舍,这间宿舍晚上会有保育员陪着。小小的父亲马军很满意茹文婧的安排,把孩子放在这里他很放心。

  小小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马军也曾带着小小到处找专家,到培训机构训练,但是昂贵的训练费对于以打工为生的他们来讲有些接受不了。“我一个人在外打工,妻子独自在家种地,顺带着看女儿。”马军说,由于不懂什么康复训练方法,妻子只能勉强看护着孩子不出什么意外。女儿一天天长大后,怪异行为越来越多,不能上学的小小常常被村里的孩子当作精神病患者欺负。

  到学校的第二天,小小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上形体课,茹文婧教孩子们学习拍手操。“拍拍你的手,摸摸你的肩”一边喊着口令,一边给孩子们做着示范,一遍口令喊完,包括小小在内的7个孩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茹文婧握着小小的手一次次带着做,小小却完全没有理会身边的茹文婧,还是顾自地低声哭着。“你真棒,做得非常好。”茹文婧说,要不断地鼓励孤独症的孩子,他们才能慢慢好转。

  做操的间隙,一个男孩突然向卫生间的方向跑去,茹文婧赶紧拿了一卷卫生纸跟了过去,“这个孩子现在还不会自己上厕所,每次都需要人陪。”茹文婧说,他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原先根本不知道内急要去卫生间。

  茹文婧每天都要和老师们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先后来康复训练的100多个孩子,茹文婧都抱过他们,喂他们吃过饭,帮他们洗过澡,为他们剪过指甲……谈起办儿童村的感受,茹文婧说,“累!每天精神都要绷得紧紧的。”

  D 为了孩子们有尊严地活

  在儿童村采访的时候,一个叫刘鹏(化名)的孩子,两天的时间给茹文婧打了4个电话,生活可以自理的他正在舅舅的餐厅帮忙,打电话是为了催茹文婧给他介绍媳妇儿。

  “刘鹏的情况要好一些,他已经可以正常上班,在他上班的地方也没人会歧视他。”茹文婧说,从儿童村出去的每个孩子,她都会关注,遇到情况好的她会觉得很欣慰。

  办学的过#p#分页标题#e#程中,有些事情是茹文婧不愿再提的,在原先的康复中心,茹文婧的一个孤独症孩子悄悄跑了出去,当学校的老师把消息告诉正在外学习的茹文婧时,她整个人都像疯掉一样,催促丈夫报警后,在马路上疯狂地拦车,要往回赶。最终孩子在一条小河边被发现,孩子家人的埋怨让茹文婧心存自责,气不过的丈夫甚至想关停康复中心。冷静下来的茹文婧没有听丈夫的话,如今回想起来,她说之所以继续走到现在,是为了让孤独症的孩子们能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有针对6岁以下孤独症孩子的免费康复项目;16岁以下情况较好的孤独症孩子可以上培智学校,但几率很小;孤独症孩子满16岁后,只能重新回归家庭。

  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许国瑞认为,“茹文婧的儿童村是一个好的尝试。”国家鼓励建立针对孤独症患者的托养机构,模式类似于养老院,并主张给孤独症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茹文婧的儿童村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

  为给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茹文婧倾尽家财。这里,成了她最终归依的心灵家园。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会把我的后半生托付在这里,我想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在温暖夕阳的照耀下无悔无憾地离开这个世界,前提是保证我的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安稳宁静地生活下去。”

 

加入收藏
Tag: 孤独症教育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中美合建孤独症标本库
下一篇:希望有人能帮到我的自闭症孩子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最有用的另类数学教具
  • 回望过去谈经验,放眼未来求发展
  • 儿童暑假忙看心理科
  • 专家为孤独症孩子免费诊断
  • 母亲节由来
  • 10岁孩随口能说“星期几”
  • 儿童心理饱受低俗玩具侵扰
  • 七龄童能听不会说
  • 特教学生用节目诠释感恩的心
  • 晋江陈埭―农村孤独症娃关了三年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