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匮乏使孤独症儿童难返社会
据初步统计,由于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诊断、干预等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筛查队伍及康复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多数孤独症儿童得不到及时干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孤独症患儿接受康复训练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绝望”的孤独症儿童妈妈无处减压
自从去年7月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之后,30岁出头的陈女士一直无法面对现实。“绝望”妈妈陈女士坦言,沉重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几乎把整个家压垮。“我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如果我不在了,不知道他该如何生活下去。”
与陈女士同样存在消极心态的孤独症患儿家长还有不少。
心理专家张庆长经常奔波于常州、芜湖、杭州等地给孤独症患儿作家庭教育指导。他告诉记者,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患有此病的孩子多数没有社交能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很多人认为孤独症是后天环境所致,其实孤独症是先天性的,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的关于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数据。”
记者了解到,遗传、孕妇在怀孕时心情压抑,铅、汞中毒,受到强辐射或外伤,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患自闭症。
孤独症康复师资仍存短板
孤独症康复师资力量匮乏,已成为孤独症儿童难返社会的重要原因。“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从事孤独症患者治疗的专业医师只有两名,远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部分家长向记者倾诉。
国际公益义工组织成员、心理咨询师周尚洁告诉记者,面向特殊教育的北仑“阳光学校”目前遇到难题。“学校的老师都是从普通学校招聘过来的,他们有爱心,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面对症状表现不一的孤独症患儿,经常无从下手。”周尚洁坦言,孤独症患者需要一对一教学,就目前我市紧缺的师资力量来说,这显然无法实现。
与师资匮乏同时存在的,还有定点康复机构稀缺和孤独症患者逐日增加的社会需求这一矛盾。目前,国内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只有400多家,其中约90%由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筹办。在我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也偏少,目前仅有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鄞州区小星星特殊儿童训练部、宁波市刘氏儿童训练学校、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等4个专业机构。
加快培养自闭症儿童师资培训的速度和质量实在特殊教育势在必行的道路,这样才能加快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速度。
自闭症师资培训网:www.cxxk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