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闭症孩子该在哪里上学?
家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也有一些家长“害怕”孩子的成长。因为,他们的孩子存在某种特殊疾病,在行为、身体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入托、入学。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们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特别是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成了这些家长的“心病”。为了让特殊孩子接受符合其年龄、身体特点的教育,本市第一家专门招收以“自闭症”孩子为主的特殊儿童学校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
家长心结:我的自闭症孩子该在哪里上学
昨天,记者来到了设立在南开区白堤路上的“宜童心理行为训练中心”,这是一个专门对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进行训练的机构。在这里,正有10多个孩子在接受训练,孩子的年龄在2到6岁之间。在大厅里,几位家长正在谈心,他们的孩子年龄都是六七岁,家长讨论着“孩子能不能去上学。”
刘女士说:“我的孩子患有自闭症,经过训练,现在已经可以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表达也有进步,孩子6岁多了,可是没有学校接收。”刘女士说,因为没有学校可去,只能自己在家教儿子认字和数学。为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很多“特殊儿童”家长煞费苦心。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入学,特意到偏远的区县找普通的小学,而且提出可以陪读,就算是这样,也很少有孩子能在正式学校呆上两个月。
记者又来到了本市的几所幼儿园,这些园所都是本市对自闭症孩子实施“融入式”教育的试验基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在专职老师的陪伴下,在普通班级里学习,有一些孩子已经过了6岁,可是,因为“没地儿可去”,所以,还留在班里。一位姓蒋的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已经8岁了,离开幼儿园后,因为没有合适的学校,就先去了启智学校,而这样的学校又不适合自闭症孩子,只呆了一个月就只能回家了。
提供帮助:“特殊学校”今年9月接收孩子
普通学校拒绝自闭症孩子就读,主要是因为自闭症孩子存在交流障碍,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对自闭症等疾病的认知还不足,老师、家长、同学容易产生排斥情绪。昨天,记者从南开区王顶堤街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了解到:在这个街的“阳光家园”里,目前已经设立了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主要招收3到6岁的特殊儿童。作为这个中心的延伸,特殊教育学校正在筹备中,这个学校是依托街道社区,民办性质办学,招收的学生对象是存在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等问题的孩子。今年9月学校就可以正式开学。这也是本市第一家专门招收此类儿童的教育机构。
昨天,记者来到了王顶堤街“阳光家园”,发现准备设置为学校的区域有400平方米左右,设立了培训区、训练区、游戏区等。培训区是孩子们接受知识学习的地方,与普通小学的教室相比,空间要小一些,因为,每个班级最多只有10至15个孩子。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每个教室里会配备1个主教老师和三四个辅导老师,这是与普通学校完全不同的。在培训区,孩子们可以接受包括文字、计算、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针对孩子们的康复需求,每天还要通过专业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
宜童心理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张原平告诉记者:“我们承担这个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实施,每一个孩子入学时,先进行诊断,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障碍程度等分班。每个班的教室是相通的,各班按年级共享一个大空间,这有助于他们促进沟通。在这里主要是对孩子实施文化教育、心理干预、行为矫正、潜能发掘,增强其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能让孩子融入社会的目标。”
专家建议:
纳入普通学校 共同接受教育
张原平主任说,现在,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托管、培训、训练的空间,可是,这样的学校现在数量太少了。保守估计,现在天津有两万多自闭症的孩子,他们都存在入学困难。除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主张将这样的孩子们纳入普通学校,共同接受义务教育。这对促进特殊孩子参与学习和活动,减少和避免被排斥的状况是非常有益的。特殊教育的核心就是让每个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在一起,从改善心理、调节行为入手,使他们在自己的水平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现在,患有自闭症等疾病的儿童,大多只能呆在家里或是在民办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让他们接受义务教育,值得全社会关注,也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努力。新报记者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