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星星孩子”的守护者?
2月13日是阜阳爱之旅(孤独症)儿童特教中心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学校多了5名学生。这本是件喜事,可特教中心的师生们却高兴不起来。
15个学生中,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两岁半,症状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会给你一拳;有的孩子有时会对你做出拥抱的姿势,当你走近时,他却死死地掐着你不放……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而特教中心实际只有3名教师。
走了半年的学生,回来了
豆豆(化名)是新来的五个学生之一,今年8岁的他,半年前离开了特教中心。那时,他恢复得很好,“跟普通小孩一样!”妈妈就带着他去读了小学。
上了小学的豆豆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实际上他一点儿都不“普通”:他没有小伙伴,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被同学打时,他也不懂得还手。
妈妈意识到这一点时,是在上个学期末。那天,她像往常一样接儿子回家,接下来的一幕令她伤透了心:在一个角落里,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啪”的一巴掌打在豆豆脸上,豆豆却不还手,像没事一样。“我们再也不来了。”抱起儿子,她泪如雨下。
“半年时间,豆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位老师介绍,他所有的刻板行为都回来了,他喜欢拎着一个粉色的小篮子,上课、吃饭、睡觉、上厕所……一刻不离。
记者见到豆豆是在开学第二天,经过一天的康复训练,他的小篮子可以离手了,但必须放在他看得见的地方。当时,他和另外六个孩子坐在板凳上,各玩各的。只有老师让他起立时,他才知道老师在跟他说话。
在特教中心,跟豆豆一样的孩子很多。他们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一个动作要重复七遍,课程进度很慢。”一位老师无奈地说道,她需要帮手。
盼了一年的培训,放弃了
从2009年学校创办以来,侯冰雨一直是特教中心的一名老师,但她每天的工作却又超出了“教师”这个角色。
学校停水了,她去找修理工;钟表不走了,她负责检查;财务、宣传……这些看似与教师毫不相干的活,她每项都得负责。“有些力不从心。”侯冰雨坦言,因为忙碌,她错过了很多培训的机会。
2010年11月份,一个好消息传来:壹基金为特教老师提供了一个免费培训的机会,提供培训的单位为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这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服务的教育机构,名气很大。”侯冰雨难掩内心的兴奋。准备材料、上报、审核……一个月后,她顺利报上了名,培训日期排在了2011年8月。
“每当想到要去权威机构接受培训,心里就特别激动。”离培训还有一周时间时,她就把生活用品收拾好了。但即将踏上行程时,侯冰雨却被告知学校走了一名老师,人手不够,必须放弃培训。“现在想想真惋惜,多么希望当时我已坐上去北京的火车了……”
孩子们相互擦去彼此的泪水
如今,特教中心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却越来越少:3个文化课老师,1个生活老师。
最近,只要一有时间,侯冰雨就会贴广告,希望能招到新的老师。“高中学历,有爱心,有耐心,幼师、特教老师优先……”但现实却令侯冰雨失望,几乎无人回应。
“其实这群孩子很可爱。”侯冰雨拿出了手机,里面有她给孩子们拍的视频。
画面中,一个小孩端着水杯,给另一个小孩喂水喝;一个小朋友手拿毛巾,给另一个哇哇大哭的小朋友边擦眼泪,边说“别哭”;寒风中,坐在车后座的一个孩子给骑车的老师戴上帽子……尽管动作有些僵硬,但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这些实属不易。
侯冰雨喜欢把这些视频拿给家长看,“哪怕孩子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使家长乐上老半天。”侯冰雨说,孩子的好转是对老师和家长最大的鼓舞,只是现在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