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民生工程
“不用俺交钱,政府就给发低保费、养老金,这可解了俺的大难题啦!”拄着双拐的余为德不久前见到记者时由衷地表达着他的感激之情。
余为德是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严店社区的农民,15年前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致残。多年来,为医治伤痛,余为德一家欠下2万多元的债务,生活陷于贫困。2007年以来,依靠公共财政政策支持,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民生工程,将残疾人的基本保障作为特惠政策纳入民生工程范围,余为德家的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安徽省残联理事长张纯和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各类残疾人40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85%,涉及全省五分之一家庭。近年来,安徽省实施民生工程,财政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2009年和2010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本级财政投入残疾人事业的资金均达到1.8亿元,2011年增至2.69亿元,2012年突破了4亿元大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生活、康复、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切实改善,幸福指数和尊严感明显提高,全省残疾人工作在“十一五”末全国综合排名上升至第6位,提升了13个位次。
老有所养,生活有保障
张纯和介绍说,根据安徽省政府有关规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试点地区应按照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等缴费困难群体,试点县人民政府应按照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
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安徽省把“因残”致贫与“因病”、“因灾”致贫一并确定为三大主要救助对象。2011年底,全省城镇和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分别达到90198人和382938人。其中,90个县(市、区)对低保家庭残疾人提高了低保补助标准,69个县(市、区)对重度等特殊困难残疾人按照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51个县(市、区)对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范围给予最低保障。
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并纳入省民生工程。2011年,全省统一城乡救助标准,每人每月50元。2012年,救助标准提高10%,每人每月补助55元。全省每年实际救助贫困重度残疾人408811人,基本实现“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该项目资金由财政全额支付,按照省与县(市、区)8:2的比例共同负担,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打入救助对象账户并注明“残补”,对于城镇贫困重度残疾人,则通过社会化发放方式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
记者在余为德家里采访时了解到,从2010年12月20日起,余为德一家的“一卡通”账户上,在享受种粮农民补贴的同时,多出了几项补贴,包括:养老金,每人每月60元,全年720元(余为德的老伴将在今年8月份享受养老金补贴政策);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50元,全家三口人每年补贴1800元;残疾人补助,每人每月50元(2012年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全年660元。
为万千困难家庭“送光明”
在安徽省残疾人群体中,有白内障患者20万人,其中50%的患者来自困难家庭。从2008年起,安徽省将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纳入民生工程。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与财政部门一起,通过启动政府采购机制,招标采购人工晶体,为白内障患者实施移植手术。从2008年至今,全省每年实施1万多例手术,每个患者平均花费1000元,这笔支出全部由财政承担。经过连续数年努力,安徽省累计有5万多白内障困难群众成功实施了手术。这项民生工程,让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见到了光明,彻底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安徽省在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的同时,还将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的服药问题纳入民生工程范畴。据统计,安徽全省有重度精神残疾人27万人,其中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占6.8万人。从2009年开始,政府给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每年每位补助500元,用于这些困难群体服药,可使其病情保持在稳定状态。如果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报销不设门槛,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彻底解决患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
记者在肥西县严店乡东南村农民王友年的家里看到,他家有三个精神残疾人。每天,王友年按时为三位患者服用药物,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处在“可控”状态。王友年对记者说,自从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全家享受了低保、残补、养老金、药补等补贴,仅2011年领到手的各项补贴就达4380元,生活压力得以减轻,对未来有了信心。
康复、施教、促就业多措并举
家住合肥市四泉花园的尹伟曦今年4岁了,目前正在合肥市庐阳区金谷医院接受康复手术。据安徽省康复中心主任徐桃坤介绍,尹伟曦患有智障,6个月时父母离异,后来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从2010年开始,政府将尹伟曦接到医院接受康复手术,所有费用由医院结算后,通过康复中心找财政核销。如今,尹伟曦经过康复手术后能初步站立,语言能力也比过去有很大改进。
2009年,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与省财政厅印发《安徽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2009年—2011年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方案》,规定“对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残联、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给予其按托养残疾人数每人一次性资助1200元,对享受低保且无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的,每人一次性资助500元。3年间,省财政共为此下拨资金2096万元,建立160个托养服务机构。机构托养2298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19738人。铜陵市、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还在全省率先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600元,资金来源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对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残疾生,安徽省实行每人1000元至1500元的一次性救助和500元的学年救助政策。
近年来,安徽省还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全省“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范畴,连续组织实施残疾人“万人千元就业扶持和培训”。全省建成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128个,引导集中安置残疾人7.8万人。全省近500家福利企业,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8000余人。另外,政府还对近24万个从业创业残疾人给予基金扶持、减免税费、保险补贴的优惠措施,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2012年,安徽将原有贫困白内障复明、重度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合并为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并增加0—6岁聋儿、肢体残疾、脑瘫、智障、孤独症等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内容,更多的残障人士将因此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