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为什么不愿意干特教?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一把重要标尺。特教老师是特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结构性别比严重失衡,女性成为了特殊教育的绝对主力军。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对全国32个城市中的145所特殊教育学校(包括培智学校、聋校、盲校、综合类特校)共计3215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事特教事业的男女教师比例约为1:4,形式更为严峻的是在自闭症康复教育行业,2012年4月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则显示,在所调查的441名自闭症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的比例占95.2%,男性比例不足5%。性别结构更是严重失衡。
是什么原因让男性不愿意参与到特教行业?
一是社会认同感低,很多人对于特教行业都存在普遍的误解甚至是歧视,这也与我们的宣传不到位有关,虽然我国的特教行业近些年飞速发展,但是特教老师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二是自我认同感低,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难以满足男性教师的心理,更多的男性老师都是有机会就去别的工作岗位。
特教行业老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对于教师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特教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也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一项调查表明,女教师和男教师在抑郁、恐惧各因子上均有差异,女教师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教师。究其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女性工作生活平衡压力大于男性,相对男性而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重负。二是特教教师性别结构的严重失衡造成女教师大大多于男教师,使女性之间的工作竞争加剧。三是在承担以上压力的同时,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使女性承受了更大的心理负担。
针对这一情况有关专家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共同构建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一是建立专门针对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扶助机构,让特教教师定期疗养并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健康咨询服务。二是学校应该经常举办与校外单位的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回归正常思维和行为习惯。三是教师自己应该经常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并进行认知重建。
为了促进特教事业的良性发展,应该改变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结构性别比严重失衡的现状,让男女两性共同参与特殊教育事业,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多种政策鼓励男性承担特教责任,社会公众也应给予特教教师更多尊重。这样,才能促进特殊教育的均衡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