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引擎”引发关注 爱心企业捐建玻璃屋
3月5日,本报创办的品牌栏目《公益引擎》强势发力,成为我省率先推出公益周刊的报纸,引发许多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的关注。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壹基金”看中本报《公益引擎》的品牌效应,独家跟本报合作,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系列活动。27日,本报精心策划推出三大主题活动,将在近期连续上演。
南昌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老师正在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壹基金:对公益引擎赞一个
5日,本报创办的江西第一份公益周刊《公益引擎》与读者见面了。短短一个多月内,《公益引擎》汇聚各方力量,为病重孩子募捐,为鸟儿寻找家园,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温暖……通过构建“报纸+网络+微博”三位一体平台(报纸《公益周刊》、优优网公益频道http://gongyi.jxuu.cn、官方微博),《公益引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品牌效应受到爱心企业和很多公益机构的青睐。作为全国首家民间基金会的壹基金,在得知本报创办《公益引擎》后,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并很快与本报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本报与壹基金达成合作之初,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与本报关注环保、教育、帮贫帮困、社会发展等有很多交集。“‘公益引擎’重视大众的参与,真正以推动公益为目标,且已经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必须赞一个,也很愿意与你们更加紧密合作。”壹基金对本报公益理念——“让公益成为生活”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这也促成我们在公益道路上走到一起。
爱心企业表示要捐建玻璃屋
27日,本报发起的“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得到了爱心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正安(北京)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简称“正安医疗”)联系本报,表示要为活动捐建玻璃屋,并承担活动相关经费。
该公司负责人孙中余经理也对本报“公益引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示愿意出一份力量,让更多正能量汇集在一起,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孙经理表示,正安医疗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本报发起的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回报社会的平台。“公益之路任重而道远,最重要的在于坚持,莫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相信,不忘回报社会,更能彰显企业责任。”
同时,活动也引起很多市民的积极关注和参与。27日大清早,50多岁的罗女士联系记者,称活动很有意义,想参加分发蓝丝带的活动。南昌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谢贤宝同学也表示,他们20多人集体报名参加“蓝丝带”活动。南昌仁爱女子医院的护士万女士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打电话报名。“我是医护人员,想多接触一下这些孩子,看看能不能尽己所能帮忙。”报完名后,万女士的两位同事也报名参加。
另外,南昌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两名老师也表示,他们将于29日下午前往“体验自闭世界”活动现场,为市民讲解自闭症相关知识。27日下午,志愿者报名已达60余人。
期待更多的你来参与
29日下午,本报将在南昌炫谷青年街门口设置玻璃屋,届时一个规格为1米×1米×1.8米的透明的玻璃屋将设置在步行街上,现场邀市民进玻璃屋内呆上5分钟,感受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或许,当你坐在玻璃屋内时,别人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用不解的表情对着你,而这种环境,就是很多自闭症孩子面临的,他们忍受着别人的异样目光……
除了体验玻璃房的自闭世界,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当天),我们还派志愿者前往人流密集地,向市民分发象征对自闭症儿童关爱的“蓝丝带”,以及由壹基金提供的“蓝色行动”车贴,让蓝色飘满洪城。当天,我们将组织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向市民宣传自闭症知识,呼吁全社会关注自闭症,共同关爱自闭症儿童。同时,本报发起“点亮蓝灯”倡议,希望南昌市内各大地标能在4月2日当晚将装饰灯光打成蓝色,以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