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孤独症儿童的身上尽情绽放
“老师好……”欢乐的教室突然传来了这样暖暖的一个声音,这也是新学期里一个特殊的声音……
转头望去,一位年轻的妈妈站在窗外,布满喜悦和泪水的脸庞紧紧贴在明净的窗户玻璃上,激动的哽咽着……
他和同伴们玩不到一块儿,学习跟不上班,自理能力很差,一直都是奶奶在身边陪读,他的名字叫杨杨,他是一个自闭症患儿……
“我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儿子,都是他奶奶带着,自从儿子被诊断患上自闭症以后,我就更拼命地挣钱,而与其同时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我知道我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爱实在是太少了,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今天他能主动给老师问好……”
以往,每当新学期开学报到时,杨杨的班主任老师都会使出最拿手的一种“教育爱”的“秘密武器”——“辨声音、识学生”,只要闻其声便知其是谁,师生情谊因此得到巩固增进。在场家长对此更是赞不绝口:“杨杨的班主任比孩子的妈妈还了解孩子,对每个学生的声音真是太熟悉了……”
“我闭目尽力想象,大脑中过了一遍又一遍,心里还是没底,只好睁开眼睛,站在门口给我问好的竟然是杨杨”
“眼前的小杨杨挺立得像棵小白杨,出奇的自信,与过去判若两人。惊愕之余,我不禁地直夸其变,先是习惯地朝小杨杨跷起大拇指,接着带领全班孩子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此刻,我们看到小杨杨看了看窗外的妈妈,腼腆的笑了。”
“杨杨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平时几乎不说话,一直是由奶奶陪读,虽然他的成绩在班级上不算好,但是对于杨杨的自身情况,我们已经感到很欣慰了,而且杨杨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努力。今天他能够站在教室门口,主动的喊出这一句话,真是太让我惊讶了…….”
当初,杨杨班主任接纳这个一年级新生时,就有同事劝阻:“让他转学,不然拖会班级后腿。”同时,也有家长担心说:“千万别让他惹出什么乱子来,影响其他同学。”
从内心讲,为人崇尚“上善若水”,育人信奉“有教无类”,倾注每一个孩子的都是“教育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
此后的日子里,杨杨班主任从杨杨的奶奶身上真正感受到“爱”的真谛,爱的别样绚丽。于是,杨杨班主任也更坚定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理念。杨杨班主任班还坚信要把杨杨这样的特例拓展到“大学校”里播下“爱的种子”、“大课堂”里催绽“爱的蓓蕾”、“大家庭”里吐露“爱的芬芳”,守望孩子们在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会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
当然,对于杨杨这样的特例,帮助他人还是对其“高看一眼”,杨杨班主任还与学校商量,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发挥孩子的特长,采取“扶携导步、翼护学步、放手独步”的渐进方式循循善诱,特别安排孩子参与“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的常规活动,让“教育爱”潜移默化地去开启孩子封闭的心扉。
3年来,看着小杨杨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们都会跷起大拇指予以放大鼓励。去年下学期,小杨杨的奶奶因为生病,不能陪杨杨一起上学了。于是小杨杨的班主任就和家长商量试着让孩子独自来上学,全班同学纷纷伸出友爱“小手”,一起来为小杨杨“陪读”,小杨杨很受鼓励,慢慢的变得开朗了许多,偶尔还会和同学讨论一些课题。
现在,小杨杨的表现,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性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每当小杨杨带着大家领唱起这首同学们曾经一词一句教给他的歌,和着稚嫩的歌声,就像看到孩子们追梦的身影在蓝天下顽皮地在飞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