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保障体系是保证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重要基础
导读:近些年来,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正在呈急速增长的状态,再加上自闭症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一旦患病,孩子和家人就要长期备受折磨,这让许多人将自闭症比作儿童精神领域里的“癌症”,由此可见自闭症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危害程度。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要制度的保障
由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找到自闭症的真正起病原因,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因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仍然是依靠康复训练来恢复患儿的能力,让孩子不断地接近正常。但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规范化、正规化,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家庭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等等。
据著名自闭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孩子的出现,各地的康复机构也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较为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及保障体制,这些机构往往良莠不齐,甚至出现有些机构已经类似于自闭症儿童的托管所,真正的专业训练涉及很少,这很可能会让许多自闭症孩子错失了最佳的康复阶段。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保障、规范、管理机制,才能真正的为自闭症孩子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其次,一般而言,自闭症康复机构由于自身的支出及发展问题,所收的康复费用都相对较高,这就为这些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有些家庭因为不堪重负而支离破碎。因此,政府的经济支持及对自闭症孩子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成为了这些父母最期盼的事。
随着这些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为自闭症孩子而呐喊:
在正在进行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袁直发表表示,儿童孤独症不仅是儿童心理疾病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与家庭幸福指数的民生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补助措施,由政府、社会、康复机构联合建立综合性的帮扶救助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扶持民办康复机构的发展。将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及养护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由社会医疗保险、财政等进行专项补助,减轻自闭症儿童长期训练的费用压力,以此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世界”。
四川省自贡市人大代表石岷嘉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由政府主导,我国每一个省建一所自闭症患儿的特殊学校,集教育、治疗、康复为一体,并按照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配备专业教师及医务人员,由财政、社会、患儿家长按适当比例共同出资,这样有利于自闭症患儿的成长,也将挽救患儿的家庭。
此外,日前,石家庄市出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指出,到2016年,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自闭症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5%以上。
这些代表的建议以及出台的政策表明,相应的政策与保障体制正在逐步的得到完善与发展,政府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力度也越来越高,希望在克服儿童自闭症这场持久战中,政府与相关部门能不断地完善政策,成为自闭症康复事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