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对自闭症病症行为有改善作用
近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市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指出,雷帕霉素可改善自闭症模型大鼠的病症行为,机制可能与抑制m TOR活性并增强细胞自噬相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5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上。
采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一次性腹腔注射孕12.5 d大鼠制备自闭症幼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处理组于VPA注射后每天给大鼠口服4 mg/kg雷帕霉素直至断奶。将出生幼鼠分为4组:对照组,VPA处理组,雷帕霉素处理组与VPA联合雷帕霉素处理组。在幼鼠出生后35 d进行社会交往行为检测、神经行为学检测,并分离提取脑组织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 TOR磷酸化水平及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情况;电镜分析前额叶组织中自噬小体形成情况。
成功制备自闭症大鼠模型。与对照相比,VPA处理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增加、站立次数减少(P<0.05),符合自闭症行为特征;雷帕霉素单独处理组无明显行为学变化;但雷帕霉素联合处理能明显改善VPA处理导致的自闭症行为症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可增强大鼠前额叶、海马及小脑组织中m TOR磷酸化水平,并降低LC3-Ⅱ表达水平;而雷帕霉素联合处理则能抑制上述脑组织中m TOR的磷酸化并增强LC3-Ⅱ表达水平。电镜分析结果表明,VPA处理可减少幼鼠前额叶组织中的自噬小体,而雷帕霉素联合处理则能明显增加自噬小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