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莫忽略儿童自闭
昨天,在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的训练室,一位长得白白净净的3岁半男孩正在奶奶的鼓励下,对别人说“你好”。男孩奶奶说,孩子在两岁时还不会说话,家人一直相信“男孩开口晚”的老话,没有放在心上。等到孩子2岁半时还不太会说话,家人才意识到不好,带孩子到医院评估检查后,被告知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此时,全家人后悔不已。
记者在儿童心理门诊看到一位已经被诊断为自闭症的4岁男童家长,正在向医生咨询,能否通过核磁共振或其它检测仪器对孩子身体进行检测,以便重新诊断病情。原来他的孩子在2岁前与正常孩子无异,只是2岁之后,变得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流,但时不时旁若无人地尖声大叫,家人以为是孩子性格内向、调皮捣蛋所致。后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自闭症。据了解,我国目前估计有50万左右的患者,多见于男孩。
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医师陈久平告诉记者,儿童孤独症(或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一般在5岁前治疗效果最好,6岁后治疗较困难。治疗采用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方法,可提高患儿功能,使功能得到发展。陈久平告诉记者:在门诊中,他发现,相当多的自闭儿童被家长忽略。许多家长往往将孩子的异常行为当成坏习惯而包容对待,甚至将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过分关注当成是天才,致使病情加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醒家长要了解一些关于自闭症的基本常识,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及早发现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孩子的差异。同时,父母要接受孩子患自闭症的事实,不要存侥幸心理,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关系,帮助孩子及早走出自闭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