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子能喊一声喊“妈妈” 妈妈几乎操碎了心
到了3岁,儿子都还不说话,市民冯女士着急地将儿子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孤独症。为此冯女士将儿子带到一家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冯女士放弃了工作,日复一日地往返于家庭和康复中心之间,目的是希望儿子尽快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有说有笑。近一个多月来,因为换了一家在新都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冯女士母子更是在成都和新都之间日日穿梭。前日是母亲节,冯女士照例进行着她1年零3个月来不间断的“工作”。令她欣慰的是,她已经能听到孩子亲切地喊“妈妈”了,这是她得到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我没有奢望他是一个正常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他能和其他小孩一样有说有笑……”
冯女士家住成都北门附近,每天需要花近一个小时,坐车到位于新都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强强将在那里进行感统训练,以及精细音乐、游戏生活自理等训练。下午5时30分,一天的学习结束,母子俩又赶车回成都。
前日下午,记者在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前见到了母子俩,趁着强强进行个别训练的机会,记者和冯女士聊了起来。冯女士说,她有3个儿子,大的已5岁多了;强强和另外一个是双胞胎,4岁零3个月。除了强强,另外两个儿子都很正常。
强强在1岁左右曾有过短暂语言意识,但后来没有正常发展。他不是哑巴,有着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表现。后来,冯女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职带起了孩子。
冯女士说:“他与众不同,经常将钱包里的钱取出来,丢到楼下去;他会将水彩笔全部拆了,他还差点爬上窗台掉下去……”冯女士让另外两个儿子和强强玩,希望影响他说话,还打针吃药,但没有效果。
这样到了3岁,经医院诊断强强为孤独症。经过多方咨询,冯女士将强强送到了儿童心理康复中心。
“我曾经对他说,你喊一声妈妈,要买什么都可以!”
强强到了康复中心,经过纠正口型、发音,学会了说“啊”,后来还学会了喊“妈妈”——这让冯女士看到了希望。为了能尽快增强儿子的语言能力,她买了一些强强喜欢吃的食品诱导强强。冯女士经常和强强面对面坐着,用双手扳着强强的下巴教他发音,但强强却东张西望。无奈之下,冯女士将强强带到卫生间,这样四周没有可看的东西,强强才比较专注地训练。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强强艰难地学会了喊“爸”,进而终于学会了连着喊“爸爸”。
康复中心的董老师告诉记者,冯女士每天都带强强来训练,从不迟到,对强强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冯女士都会高兴半天。
冯女士说,强强是她的儿子,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她都不会放弃。“作为一名母亲,每一个人都会这样的!”(因涉及隐私,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相关链接
孤独症
康复中心的负责人、留美博士董先生说,目前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由于现在病因不明,无法通过化验或者仪器检测确诊,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将他们与诊断标准中的症状相比较。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早期发现和训练干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