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玲从“自闭”到班级第一
张九玲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我的名字叫‘九玲’,为什么要有‘九’这个数字?”
父亲回答:“‘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之后便从零开始。你叫‘九’,女儿尽了便该有儿子了。”
张九玲望着父亲的脸,一句话说不出来。
她本想和父亲理论,批判他这一荒谬无比的理论,甚至逼他去派出所把户口簿的名字改了。可她没有。
看着父亲那张因劳累过度而过早苍老的脸,张九玲狠狠咬住下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19岁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系大一新生张九玲是河北省石家庄人。为了生男孩,父母不顾家庭困难,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又违反国家政策生下她和弟弟。
因为家庭贫困,张九玲上初一时开始自闭,拒绝与家人沟通。中考由于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县重点中学。
张九玲绝望了,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在烧了初中三年的日记后,她拿出小刀开始割腕。门被猛地撞开,闯进来的父亲不由分说给了她一记耳光。而张九玲也同时看到母亲泪水纵横的脸。
最后,父亲向亲友借了三千元钱为张九玲交了上县重点中学的赞助款。
也是那一年,张九玲成绩优异的大姐辍学了。无论父母怎样骂她也坚决不去学校。她哭道:“咱家四个孩子上学啊!把你们累死也供不起啊!我不上了,我去打工,咱仨人供他们仨人上大学!”
张九玲说,她记得那次全家人哭成一片。
学校离家 15公里,张九玲一直没有住校。她说,走读的日子,每天来回30公里路。逆风时要走2个多小时,下雨时泪水雨水在脸上恣意流淌,浑身湿透。有一次张九玲被大雨浇成了落汤鸡,一身水一身泥地跑进教室,抓起笔在日记本上连写二十多个“苦”字,趴在桌上大哭。有时还会在大雾里迷路,绕来绕去不知道走到哪里。
高二分科后,第一次考试张九玲考了年级第二,和第一名相差 1.5分,并且一直保持班级第一。
据河北省鹿象一中崔建民老师介绍,张九玲是个勤奋懂事的学生,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全年级前十名,有思想有抱负,虽然家境比较贫困,但意志坚强,有韧劲。
张九玲的英语、语文成绩很好,自信有能力帮助即将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