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问题多 家长老师应留意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当天举办健康讲座,许多家长、老师带着孩子赶来,听专家为他们排忧释疑。
据讲座主讲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苏林雁介绍,我国17岁以下少儿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世界精神卫生联盟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开始,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今年的主题是“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
苏林雁是全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她认为,少儿精神卫生问题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心理应激因素、社会竞争压力引起的,尤其是竞争压力的影响大。遗传是由于患儿自幼有焦虑素质,而受惊吓、挨批评、家庭内发生重大变故,可成为心理应激诱发因素。现代社会各种矛盾相应增多,加上学习压力过重,人际关系、新环境适应不良等,父母也会无形中将竞争压力转嫁给少儿,使少儿竞争压力日趋增大,从而引起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丧失,学习效率下降,自我满意度下降等,陷入心理困扰和精神痛苦之中,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苏教授说,许多人认为身体不痛不痒就是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但它常常被忽视。为了使少儿不出现精神障碍,苏教授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少儿健康成长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使其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孩子突然变“懒”、话变少、成绩下降等,千万不能视而不见,这很可能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征兆,应在早期带孩子看心理卫生专科门诊,让孩子尽早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