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一起来关心亚斯博格症(三之二)--王大延
一般而言,亚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亚斯博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
语文智商是判断的标准
一般在定义亚斯博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一九九八年,调查三百三十个个案研究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亚斯博格症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七十七,亚斯博格症儿童则为九十八;在操作智商方面,亚斯博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亚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自闭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亚斯博格症儿童则不同,亚斯博格症儿童可能一直会思考诸如「美国应该有一州是没有空气的」。国内有个典型的亚斯博格症儿童,他就是一直在专研印度橡树,连叶脉偏向几度时受风会比较大的问题都会去思考。
另外,在语言的流畅性方面,对亚斯博格症儿童没有困难,两岁前即会出现单字,三岁就会说整个句子,但四岁前,你、我、他还是会混淆,而且会有反复和重复对方话语的情况。相对于高功能自闭症所特有的机械性特殊能力,亚斯博格症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则属思考性的,例如曾有个国外知名的心脏科专家,即是亚斯博格症患者,他就是对于心脏特别感兴趣。亚斯博格症者的鉴定方法
在语言方面,亚斯博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最大的差异在,高功能自闭症的自发性语言非常少,不会流畅的表达,亚斯博格症儿童则在自发性语言和对谈上并没有问题,问题则在于对谈时,亚斯博格症儿童会有「冗长的对谈」,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会和对话者一直谈同一件事情(例如印度橡树),而引起对方的反感,进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互动。 在动作方面,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大肌肉动作没有问题,亚斯博格症儿童则动作非常笨拙,他们一般的标准有四项:一、模仿肢体动作有困难,二、无法顺利的接球,三、单脚站立有困难,四、两手无名指弯曲有困难。 在社会互动能力方面,和自闭症儿童不同的是,亚斯伯格症儿童是具有能力、有兴趣,且会去参与,但因为他的社会直觉和一般人有差异,所以无法了解人际互动的意义。例如请他举右手,他会举左手,原因是他面对着施令者,会以模仿的方式,跟着施令者举相同的手。所以在教导亚斯博格症儿童时,应注意其「参考点」的问题,以教写字为例,不要面对着他写,而是到他身旁教导他,以免写出来的字左右上下相反,造成家长又要担心孩子是否还有视觉知觉统合的问题。 在攻击暴力行为方面,除丘彦南医师所提的无法了解人际互动的关系外,另外,亚斯博格症儿童因有满高的道德标准,因此也会引发互动上的冲突。例如过马路时,看到有人闯红灯,他们会马上义正严词的制止:「不行,叫警察来抓你喔!」也曾有一个亚斯博格症儿童常扬言:「我要拿刀子来杀那些坏人。」像是发生类似的情况,就很容易和其它人发生冲突,而被误解有攻击暴力行为。有时候,他们是因为被「逼急」了,才会产生攻击暴力行为。
此外,有些过动儿也曾被误判为亚斯博格症儿童,一般正常儿童出现过动的机率为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 根据国际精神医学会的鉴定标准,亚斯博格症儿童鉴定的标准有:一、语言发展问题,二、社会互动,三、行为问题,四、非精神症状况的行为问题。前三项和自闭症的鉴定标准是相同的,主要是以第四项来作为判别的不同。利用视觉线索来解决问题
亚斯博格症儿童的情感相当丰沛、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嘲弄或挑剔,有时候一个嘲弄或挑剔,会使其产生低自尊,甚至有忧郁症、焦虑症的症状;在教育上必须使其了解别人的意向、行动、态度有时并非是负面的。例如,曾经有一个亚斯博格症女童在过生日时,因看到蛋糕上的小裂痕,使得原本高兴的情绪,顿时转为嚎啕大哭,原来她从蛋糕上的裂痕,联想到山川河流的切割,以及自己的身世背景和不被他人接受的人际关系。
在教育上,介入方式一般是以设计情境,解决问题为主。例如,有个亚斯博格症儿童常会固执的要妈妈「不可以擦胭脂」,我便设计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妈妈可以擦胭脂, 王 教授说」,然后要他照着卡片读。妈妈也随身带着这张卡片,只要他又固执的要妈妈「不可以擦胭脂」时,妈妈便拿出卡片叫他念,多次以后,孩子这种固执的状况便慢慢减少。这种利用卡片控制其固执行为的方式,比用语言方式命令改变行为更为有效。而后我还为这个个案设计其它的卡片,如:「不可以跟妈妈吵架, 王 教授说」等,这种透过视觉线索,来教育亚斯博格症儿童外在行为的方法,家长不妨尝试看看。 在社会互动上,家长可以编一个社会故事方式来教导孩子。由于亚斯博格症儿童对于人际互动的情境不了解,当其要进入某个社会情境时,虽然他们很感兴趣,却不会有正确的知觉和表达能力。例如,要带孩子参加婚礼前,父母可预先编一个婚礼上应遵守的行为礼仪要孩子遵守,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我(亚斯伯格症儿童)应该要○○○○」,而不要用「你应该要○○○○」,才能使其愿意遵守。而在编社会故事时,要有叙述句、指导句、观点句和控制句四种句子;其中控制句和指导句不要超过百分之十。
另外,也可以教导其阅读社会线索,所谓社会线索,即是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环节,用不到的东西则没有需要徒增其烦恼,增添焦虑。父母可将可能发生的线索,用一张张的卡片写出来或画图表示,并以卡片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