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岳来:孤独症康复路上话思维(三)
再谈思维与社会性教育
第三,你终于理清了“思维”的概念——概括能力和寻找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思维能力有两个关键:概括能力和找关系的能力。”这是没有错的。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根据关系进行推理。关系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关系的主观反映。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推理的前提,而推理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有一天,康在楼上写作业,听到团团在楼下叫,他判断可能是爸爸回来了,起身趴在二楼窗户往下看,没看到爸爸的车,告诉我:爸爸没有回来。当时我很高兴,因为透过这件事情,看到他已经用上了判断和推理。根据团团的叫声判断有人来,而这个时间是下班时间,所以应该是爸爸是回家了,又依据爸爸的车没停在楼下推出爸爸还没有回家。
如果康看见了爸爸,或者听到了爸爸的脚步声而判断爸爸回来了,这不叫思维,这叫做直观感知,他没有看见,也没有听到,感觉器官不起作用,他怎么判断是爸爸回来了呢?是思维在起作用。他首先要把“狗的叫声”和“爸爸回来”两个事物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或然联系,然后,他又要把“爸爸回来”和“车子在家”两个事物联系起来,相对第一个关系,这是一个必然联系。“爸爸肯定开车回家”,这是一个联系起两个事物的判断,有了“爸爸回来”和“肯定开车”之间的必然关系,康就可以推理了:如果爸爸回来了,楼下肯定会有车子,现在楼下没有车子,那么,爸爸没有回来。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导致的简单推理,好孩子的家长可能对如此思维不屑一顾,但我知道对于与康类似的孩子不算容易。
抽象概括,是让孩子形成概念,丰富词汇;寻找关系,是让孩子形成判断,学会单句和复句。没有概念就没有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有推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异,表现在他们的思维内容是不同的,比如,康的同学可能思维的是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是圆的直径和面积的关系,人家思维的是快过新年了,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呢?那个女孩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去看电影,而是和张三一起去了呢?我们的康思维的却是车子在家和爸爸回来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就同一个内容进行思考,康与别人思维的角度、深度也会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任何人,都要利用概念、判断、推理才能展开思维,这一点康和同学是没有区别的。
抽象、概括、分类、推理、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在李忠忱老师的学具中,是用适合孩子学习的、孩子熟悉的动物、植物、人物常识为载体而展开的,主要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且具有系统性和操作性。你有所不知,这套学具是我女儿很小的时候,苦于找不到智力训练的好工具,不得已,才自己动脑发明的,时至今日,它真正让你这位妈妈理解了思维的概念,虽然稍稍迟了一点,也算物尽其用了,呵呵。但,这不是你的责任,是我推广不利。多年以来,为了避推销之嫌,我总是羞于向别人说起这套学具,真真是贻误了你,惭愧!要是我早两年提醒你用,什么是思维,怎样训练思维,我想你早就入门了。
再说生活中的关系。关于那些关系种类的归纳,我剽窃了李忠忱教学法学具,其实,我当时给你总结的关系种类并不全面,不周密,当时只是为了让你了解大意罢了。客观世界中的关系不仅仅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等。下面是我给王小芳的家长和老师就“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做的家庭教育指导: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一,种和属的关系。属是大概念,种是小概念。属包含种。比如,人是属,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都是种。属大种小。所有的种加起来等于属。
注意三点;
1、有的属可以分为确定的、能够穷尽的种,比如,人的下面,就分为男人和女人两种,没有第三种,两种就穷尽了所有的人。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的分法,也穷尽了所有的人。这是可以数得过来的种。还有一种情况,属下面的种是数不过来的,比如,植物可以分为多少种,种怎样分都不能穷尽属,就算人类目前已经知道有多少万种植物,但是,还不能穷尽,因为,逻辑上,还有人类没有发现,人类还不知道的植物。
2、不管种是否能够穷尽,种里面的数目是不确定的。比如,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但是,有多少个男人,多少个女人,从种属关系的角度看,每一种的具体数目是不需要追究的。无论具体数目是多少,都代表一个种。1000个女人和1个男人,从种的角度看,是平等的。
3、每个种之间是有差异的,不相同,比如,男人和女人都是人,但是,又不一样。
种属关系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关系,一般可以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种属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叫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这是一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就是老师写的“买牙刷”等教案中的逻辑关系。原来咱们是把这个放在学具里,通过动物、植物等常识概念教的,也在生活中教了一些,但是,需要泛化和巩固。
第二,数(量)之间的整体和部分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数的分解组合”的关系,比如8可以分为5和3。目前,小芳需要掌握的最小数的单位为1。这里的整体和部分不是从属性,而是从数的角度考虑的。8是整体,每个1都是部分。每个1可以是同质的事物,也可以是完全不同质的事物,但是,都不影响8个1组成8,也就是说不影响整体和部分在数上的关系。比如,8个苹果,这8个苹果是一种东西,并不是8种,8个苹果可以组成8,叫做8(个苹果),8是数,“个”是量。而8个完全不同质的东西,比如碗、鞋、人、汽车、山、桌子、电脑、书,从数的角度讲,也可以组成8,但是,从量的角度讲,它们的“量”就不同于苹果了,苹果可以用“个”为单位,但是,这8个不同的东西用什么为量呢?不好说。所以,数的分解和组合,只考虑数之间的关系,和具体是什么物质关系不大。数的分解组合更加抽象。从儿童的理解能力看,一般学习数的分解组合,是带着“量词”一起学的,比如,8个人分成两部分,8朵花分成两部分等,主要是考虑到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而且,我们一般都是给同质的东西去分解。但是,其实,数的分解是可以不考虑量的。
将一个数(任意正整数)为整体去分,它是可以穷尽的。而且它的每个部分都有确定的数目,而且分的部分越多,每个部分的具体数目就越少。如果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增加的数和另外一个部分减少的数相同。整体永远大于任何一个部分。这是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内涵,它不同于种属关系的整体和部分的意义。原来这部分咱们是在数学里教的,比如5可以分成几和几,10可以分成几和几。更多地是通过桌面操作教的,从计算的角度教的。
第三,从结构与功能角度产生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构就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比如汽车、人、钟表、电脑、床等,所有的物品都是几个部分构成的整体,在整体中,每个部分不存在数量关系,从数量的角度不能说整体大于部分,比如车有4个轮胎,但是,车就是1辆。头发是部分,人是整体,显然,头发的数比“人”多多了,人有千万根头发,却有1个脑袋,所以,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前两种都不一样。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部分之间不能互相取代,眼睛的功能是独特的,手不能取代眼睛。但是,人#p#分页标题#e#的整体的功能不是每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每个部分功能的重要性也不相等,大脑的重要性和手指的重要性不一样。缺少不重要的部分,并不影响整体功能。重要的部分缺少了,不重要的部分都存在也没有用,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发动机坏了,再多的轮胎都没有用。这是结构与功能意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前两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8分成8个1,每个1都是平等的,8就是8个1的简单相加。
第四,以“1”为整体的分解。比如把1个苹果分成几个部分。这个时候的整体是1,分成了不到1的小数(分数)。这个时候,无论分成多少部分,整体都不超过1。而且,无论怎样分,每个部分的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分的部分越多,每个部分越少。如果分成两个部分,这个部分增加多少,另外一个部分就要减少多少,其原理与数的分解组合相同,只不过其被分解的集合不同。那个是把8看成整体去分,这个是把1看成整体去分。这个意义还没有具体地系统地教给孩子,但是生活常识可以告诉她了,比如分水果、面包。被分的一定是整体,分出来的一定是小于1的数。
第五,在一个整体的序列中,每个个体都与其它个体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关系。比如有5跟从高到矮排列的学具棒(在李老师的数学学具里),5根是整体,最高的一根在整体中排在第一个,它与后面的一个(第二个)相差1,与后面的第三个相差2,依此类推。这就是最高的一根在整体序列中的位置,是它和这个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在整体序列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与其他个体的关系。
五种情况都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我们通常说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指数的分解组合。我们原来重点教的是前两种。五种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五种都是关系,无论教哪种,都是在教思维。
这一大堆“关系”,会让你做何感想呢?关系、关系,到处都是关系!一言难尽的“关系”!!我们愁孩子的理解能力上不去,其实,就是孩子对关系的认识能力上不去啊!
说关系,认识关系,不能回避孤独症的症结——人际关系。多年以前,我将孤独症孩子要学习的关系归纳为‘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管孩子的程度如何,每个孤独症孩子的父母都会感觉到孩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障碍难以逾越,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人际关系,只是我们说的多种关系中的一种,它是各种关系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关系,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不但需要通过思维来理性认知,还需要有技巧性来灵活应对,更需要有动机、情感来参与其中,因此,在各种关系的学习中,人际关系是最难的;而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学习中,同龄伙伴关系又是最难处理的;在同龄伙伴关系中,“和普通孩子一起玩”又是难上加难的。当孩子在物与物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上都还存在着较大障碍的时候,又怎么能够期待着他在更难的“人与人”的关系上有理想的进展呢?所以,你看到康康在交往中的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要理解。
人际关系,这是孤独症孩子的死结,也是父母心中的最痛,无论孩子程度多么得好,哪怕是类似孤独症孩子,其最后的障碍也是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去攀登人际关系的高峰,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问津孩子在物质关系理解上的进展,反过来说,当我们促进了孩子对物质关系的理解以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就在向前推进着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因为,我们抬高了孩子站立的台阶。在物质关系的理解上还一穷二白的孩子,直接就奔着“人际关系”去了,有的妈妈打着骂着,逼着孤独症的孩子去“和普通孩子一起玩”,我打过一个比方,这如同让不会走路的孩子去跳芭蕾舞,其结果不言而喻。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可以学,但是,一定要学习孩子能学会的、该学会的,也是必须要学会的工具性交往。学会走路,比学会跳舞现实、有用。
田惠萍老师说过一句话:孤独症的有些问题是不能撼动的,我是认可的,不知道你是否也会认可?还有谁比我们当妈的更愿意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学会交往呢?为什么我们非要认可自己的孩子有那不能撼动的缺陷呢?我想应该有其中的道理吧。
从提高思维理解能力的角度,去促进孩子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才是提高孤独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根本之图。关系思维好的孩子,交往都不一定好,何况关系思维不好的孩子呢?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从根本上做起吧——给孩子原味、最丰富的生活内容,教孩子最基本、最有用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