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学习问题
一、学习特征
1、不明白事物的相关性
自闭症学生一般都不明白生活经验背后的意义。由于他们的世界是由许多独立的小节组成,他们未必能将这些小节连结成有意义的概念,以致不能明白小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适当训练后,部分学生能够依次序处理信息。不过,由于他们不容易明白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认知上往往会出现困难。
2、过分执着事物的枝节
自闭症学生往往过分执着事物的枝节,而忽略了重要的部分。有些自闭症学生的视觉辨别能力较高,但他们会将注意力错放在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而忽略课堂的正常学习,例如学生只会注意到墙角上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而忽略了教师正在讲授的课题。此外,大部分自闭症学生的听觉较敏锐,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微弱的环境噪音,而忽略教师所说的内容。
3、专注力较差
自闭症学生的专注力一般较差。这可能因为他们专注的事物与一般学生有别,例如对别人的说话听而不闻,对四周环境不加理会,但对某些声音却异常敏感。这些异常的反应都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
4、较难掌握抽象的概念
自闭症学生在处理语言符号及意思的统合可能有困难。他们一般能够明白具体的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则较难明白。他们一般比较留意影象而忽略语言,在处理信息时通常会着眼于片面的数据,而未能全面了解事件。
5、较难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数据
自闭症学生对于要在同一时间分析多项数据会有困难,亦较难有次序地完成工作。他们通常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某一种反应,亦较难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概念。
二、教学策略
1、稳定而有规律的学习环境
在有规律的学习环境里,自闭症学生能够慢慢掌握课堂一般的规律及要求。
2、转变前预告
因为自闭症学生不容易适应转变;在作出转变前,教师宜在事前告诉学生需要作出甚幺转变,为什幺要有转变及如何去处理转变。
3、引导学生全面审视问题
因为自闭症学生所了解的世界是由许多独立的小节组成,他们往往不能掌握事情的因果关系,也不能解释事件为甚幺会发生。故此,在帮助学生了解课题时,教师尽可能须引导学生全面审视问题。
4、善用多感官学习活动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由于自闭症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可能与一般学生不同,把学习信息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效。
例子一: 透过学生感兴趣的图象、音乐或者旋律学习,从而带出主题
例子二: 善用学生的固执行为,设计与行为有关连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假如学生对各式的交通工具很喜爱,可以利用这些交通工具作为事例,请学生作出计算
5、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该是学生可以掌握的个别活动,让他们可以从一个小阶段循序渐进到下一个阶段,逐步完成全项目标 。
6、提供具体的例子协助讲解
他们对掌握抽象的概念比较困难,如果他们不明白,可能会口头重复一些数据。因此,不要因为学生口头重复这些资料而假设他们已能掌握概念,应尽可能提供具体的例子去帮助学生理解。
7、提供完成工作的程序
由于学生未必能掌握工作的重点,因此,教师宜为学生提供完成工作的程序。
8、给予单一指示
因为学生未必能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信息,教师宜每次给予学生一个信息,等他完成后,才给他另一个指示 。
9、提供提示
为使学生容易掌握学校和课室的规则及程序,教师宜向学生提供图象、时间、等候、程序及符号的提示 。
10、提供实时协助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应立即为他提供协助,因为他们面对失败时反应可能很大,及早提供协助,可以防止问题恶化。
11、运用奖励
积极使用奖励,强化良好的行为。
三、难题解答——沟通障碍
1、心不在焉
个案1、小强时常都好象忽视四周的环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由于自闭症学生的世界是由许多独立的小节组成,他们所感受的世界可能很迷惘。因此,他们或会将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忽视四周的环境
B.他们不容易掌握事情的因果关系,不能准确解释事件为甚幺会发生,亦不能有效预计什幺东西将会出现。故此,他们未必能够将专注力投放在我们认为对他们重要的事情上
C.他们容易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清楚及直接地对学生解释事情出现的先后次序
b.在需要时叫唤学生的名字,引导学生专心学习课题
c.用口头提示学生留心学习重点
d.控制可能在课室出现的骚扰:
e.课室应远离会有高噪音的地方,例如操场
f.课室应避免有太多的刺激物,例如:食物的气味、四周的人在活动、可触摸的东西
g.课室的布置应尽量简单,绝对不宜挂有一些会转动或在视觉上有深度的物品
h.安排多感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注意学习的内容
i.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学习,或以此作为奖励
j.推动学生学习怎样去学习
k.尽可能在上课前后,为他们提供加强学习辅导,并作课前预习,使他们不会因为跟不上全班的进度而放弃学习
l.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回馈及解释
m.运用行为更易法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
2、一知半解
个案2、教师请美梨在上落楼梯时不要争先恐后,她于是坚持一定要排在全班三十一人中的第十六位,每一次也要数过同学的数目才排队,不能先也不能后。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自闭症学生对四周事物的理解,由许多独立的小节组成,未必能成立一个有系统的概念模式,明白小节之间相互的关系。例如:他们或会理解「融洽共处」为同学的脸上有笑容,但可能当B.有同学被其它同学捉弄时,有些同学脸露得意,他仍以为大家相处愉快。
C.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多项数据会出现困难
D.他们不容易明白事件背后的寓意及事情的关系
E.他们比较容易明白具体的概念,对抽象的概念较难掌握
F.对真实及假设的故事会有混淆。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在解说上提供清晰的点题
b.用图象协助解释
c.如果学生看似没有接收教师的指令,教师需要完整地重复说话,不要改变任何用字,因为学生可能会误会为新的指令
d.如果学生像鹦鹉重复教师或者同学的说话,他可能是不明白说话的内容,或者情绪有些紧张,教师可以尝试简化说话的结构与内容
e.可尝试教导学生一系列重要而简单的词汇,以免因沟通上的障碍而发生冲突,例如:「唔明白」、「唔清楚」、「唔知道」
f.如果学生能力较高,可教他有寓意的成语
g.教学计划所设计的个别活动应该是学生可以掌握的,让学生可以由一个小阶段进程到下一个阶段,逐步完成全个目标
h.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动机,例如:句式的提示,好象「我想这个故事里的猴子将会遇到.......」、「从这件事,我看到我需要留意.....」
i.宜直接讲述那些自闭症学生不易了解的内容 ,例如:『当妈妈有证据证明是弟弟从她的钱袋偷了五十元后,她泪如雨下。』教师在教授上述内容时,可以给予学生提示,妈妈一定是很不高兴及伤心,否则学生只会意识到妈妈在流泪,而不会感受到她的伤感.
j.教导学生什幺是假装,什幺是真实,什幺是虚构
3、答非所问
个案3、妈妈说:「隔邻妹妹真是『标致』!」大雄回应说:「妹妹不可能是『标志』的。」爸爸问颖琪:「我们下午搭巴士到浅水湾游泳好不好?」颖琪对巴士是有强烈的喜爱,一听到「巴士」两字,实时回应:「搭『丹尼斯』巴士!」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他们对掌握同义词,或是同一个词汇但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意义比较有困难,例如 :multiply / times;礼拜日 / 星期日 / 主日
B.大部分自闭症学生的听觉较敏感,他们可能会受微弱的声音影响而分心,忽略了别人说话的一部分内容
C.他们会将专注力放在一些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事件的主题。例如:在看图作文,有四幅图画,关于一位学生参加学校旅行。学生可能只留意图一的「交通工具」,将所有的篇幅用于形容这种交通工具的特征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由于自闭症学生掌握语言符号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将「为甚幺…」这一类的问题写成有提示的响应,或者扩张句子,例如 :用「今天的天气是...」来代替「今天的天气是怎样?」。
b.因应学生对语言的接收能力,教师需要:
控制他常用句子的字数
在长句的适当位置停顿,以便可以分成细小的段节
用完整及合符文法的句子
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来加强需要强调的词汇
因应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例如:通常只留意语言表面及狭窄的意思),采用合适的句法及词汇,例如 :'Take out your book.' 学生可能会理解为将书本拿出课室外面。
c.用实例协助解释词汇
d.重复一些重要的词汇
e.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可以说出词汇,未必等同他明白这些用字,必须不断评核他能理解的层次
f.他们较难掌握幽默或讽刺的话,例如:目光如豆、摇尾乞怜等。但是教师可以尝试教导那些能力较高的学生这些话的意思
g..提示学生需要留意的各个学习主题
h.预计学生未必能明白我们的说话的意思,因此必须向他们清楚交代事件的各个层面
i.透过提问,确定学生是否已掌握问题的重点。
4、不能跟从指示
个案4、诗诗智力正常,但是她连跟从日常生活的指示也有困难。例如:妈妈对她说:「你做完功课,如果不下雨,可以到公园骑单车;不然,就拿一些饼干吃,然后去洗澡。」然而,诗诗的反应只是一脸茫然。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自闭症学生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式的,通常当环境改变时,他们难于变通。因此,他们不容易应付一些带条件性的指示
B.他们很难同时处理数个指令
C.学生在仔细计划及控制自己的一连串行为方面有困难,例如:由于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很多时未能将短暂的记忆转为长期的记忆,以致很快便忘记教师的指令
D.他们对于处理复杂的句子(例如:「如果…你便可以…」)会有困难。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请学生重复指令,并解释他要做什幺,以确保他完全明白工作的要求
b.待学生完成一项指示,才给予另一项指示
c.教师应对指令作出详细的解释,例如:「我们轮流排第一。哪一组排在第一位,由老师决定。有时是第一组排在最前面,有时是第二组,有时是第三组,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决定。」
d.善用提示,帮助学生理解,以下的提示有助学生了解工作的程序及转变:
e.时间提示
时间提示
8:00 早会
8:30 英文
9:05 体育
f.图像/文字/照片制作程序表,显示规律上的转变
g.工作完成指引
h.清晰的完成指引
i.计时
j.清楚说明工作的时限
k.训练学生掌握以下的提示,例如:钟声、教师的指示:「停止工作!」
l.工作的成果,例如:找到问题一至五的答案
m.为学生提供完成工作「校对清单」
n.等候提示
o.提供明确的时限
p.训练学生进行适当的等候活动,例如顺数、数单数、在心里数数
q.程序提示
r.示范工作的程序
s.以文字列明工作程序
t.善用符号作出绝对及实时的要求: 例如: X 表示「停止」所有活动
社交障碍
5、不理会别人
个案5、子浩初入学时,每到小息,必定围绕操场跑,任何人在他的跑程内,他就用手去推开他们。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自闭症学生在感受自我时会有困难,一般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什幺,亦明白其它人怎样看他们的行为,但自闭症学生却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才能有这个连系
B.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单向的,不容易感受其它人的看法
C.由于他们通常只着眼于所看见的景象,而他们看到的景象便是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不容易因为感受到别人的看法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他们需要学习自我提示,例如利用照片、影带、镜子来帮助学生看看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b.提示学生间中反问自己为甚幺这样做及想想自己的经验,以协助学生建立个人的经验
c.透过图象数据,帮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对其它人所造成的影响
d.提示他们适当的社交行为
e.提供一些活动,让他们领略别人的感受
6、一成不变的话题
个案6、耀明对于全港的巴士路线了如指掌。每次与同学谈话,他都围绕巴士的路线,令人感到烦厌,不敢与他交谈。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由于他们难以解读别人的表情,因此不知道别人已经厌倦了不断重复的话题
B.类此这样的偏好与固执,大有可能是出于紧张和焦虑不安
C.学生或者希望与别人谈话,但因强烈的爱好和狭窄的生活体验而缺乏其它话题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与学生订定何时可以谈论自己偏好的话题。例如:只有在别人提问时,才告诉他们个人资料,而不会随便透露自己的私隐
b.教导他们运用一些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谈论喜好的话题。例如:小明对时间特别感兴趣,客人一来到他的家,他便会问:「你什幺时候走?」令到他的父母十分尴尬。他们可以教导小明另一种表达方式:「请问你愿意逗留多久?」
c.也可以利用学生这方面的偏好,来奖励他完成一些较为沉闷的工作
d.若果学生期望用重复话题来减轻压力,教师可以尝试摒除导致压力的因素,并教导他自我松弛的方法
e.如有需要,用说话、手势、甚以至眼神去提示学生停止谈论自己偏好的话题
f.时常教导学生可以与人谈论的其它话题。
7、不成熟的社会行为
个案7、美琴近期每逢见到其它人,不论男女,熟悉的或是陌生人,均会热情地拥抱他们。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他们不能透过观察,意识到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样与人相处,例如与人保持什幺距离才属恰当
B.他们对事物或人际关系的观察可能很片面,只是一知半解,故可能会将一些学到的行为不恰当地用于其它的情境,例如:立贤的妈妈最近怀孕,妈妈准许立贤不时摸摸她的肚皮,他因而对其它人的肚皮也很有兴趣,不时伸手摸他们的肚子,吓人一跳。
C.随着成长,他们所面对的挑战更多,因而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
D.他们可能不容易分辨哪些是戏剧中的虚构内容和行为,哪些是一般为人所接受的行为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直接教导学生恰当的社交行为,例如:
b.排队时与人应有的距离
c.可以与什幺人拥抱
d.可以触摸什幺人
e.教导其它学生认识自闭症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以及与他们相处的要诀
f.有些学生会在面对陌生人时感到有点不自在,不要强行要求他实时与陌生人对答自如,应给e.予他一些时间适应
f.学生如因为四周人多而感到局促不安,应容许他独处一下。
8、不能跟从社交常规
个案8、俊明每天下课,都赶着回家看电视节目。间中有同学拉着他谈话,他便显得很不耐烦。
(1)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A.不要假设他们像一般学生,一理通,百理明
B.他们大多是强记,未必贯彻了解事情的意义,亦未必能将旧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C.他们未必能用既有的经验去处理或解释四周的新事物
D.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E.单一处理学生的表面行为,不能更正他内在的缺失
(2)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a.透过实时的回馈,加强学生正面而恰当的行为
b.学生需要教师为他解读每一个情境对他的意义,并教导他如何处理
c.用浅白的语句帮助学生明白事情的规律、因果的关系
e.设计学习材料时,考虑学生可以易于利用旧有的知识或技巧去处理现在的问题
f.提醒学生在不同的工作、事情及情境所扮演的角色,以便让他建立个人的记忆系统
g.在课室展示课室的规则
h.在课室展示课室规则的原因
i.清楚显示一些转变上的安排,例如晴天在操场小息;雨天在课室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