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融合基线调查及活动融合辅助计划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档案——生活融合基线调查
由幼儿园融合辅助人员完成
完成时间: 年 月
1 、孩子喜欢幼儿园活动吗?
(1)孩子对幼儿园里的活动感兴趣吗?对哪类活动感兴趣呢?孩子感兴趣的表现是什么呢?
(2)孩子喜欢单独活动,还是喜欢追随老师和小朋友呢?孩子追随的方式是什么呢?
(3)您观察孩子在活动中有异常的行为表现出来吗?
2 、孩子知道老师关于活动的指令和指导语吗?
(1) 孩子是如何开始进入活动过程的?是按照老师的集体指令进入活动的?还是模仿他人进入活动的?还是通过老师的个别指令进入活动的?
(2)孩子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改变活动的内容或者停止活动吗?
(3)孩子能理解老师对活动规则的解释吗? 什么样的活动指令他能听懂,什么样的指令就不能听懂呢?
3 、活动中需要和其他人配合的时候,孩子怎么做呢?
(1)如果别的小朋友靠近他,他走开吗?别人和他说话、拉手、邀请他做事情的时候他怎么做呢?
(2)孩子知道主动模仿或者追随其他小朋友吗?
(3)他能和别人配合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活动吗?(联合)
4 、孩子有参加集体活动的能力吗?
(1)孩子对集体氛围有感觉吗?能了解班里的气氛吗?比如安静、热闹等。
(2)在活动中,孩子有很想参与,但是做不到的时候吗?举例
(3)孩子不能参加的活动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兴趣,没有技能技巧,听不懂要求。
5 、您是怎么做的?
(1)您能分辨出哪些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吗?
(2)在您事先了解了活动内容以后,能立刻知道孩子在这项活动中将会怎样表现吗?知道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习什么吗?
(3)您知道在活动中如何利用别人给孩子提供伙伴或者榜样吗?
根据以上调查,做出幼儿园活动融合辅助计划,本计划大约执行半年,半年以后,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重新做出今后半年的辅助计划。以下是以**小朋友为例,做出的活动融合辅助计划。
一、实现活动融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需要有活动的兴趣,喜欢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当进入活动时表现出快乐兴奋,活动过程中表现愉快。
2、听懂老师的指令,理解活动的规则要求,并能执行要求。比如到指定地方取玩具,玩完以后收拾玩具等。
3、具有参与活动的基本能力。
4、不能自我中心,能意识到伙伴的存在,不排斥伙伴,并能和同伴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有简单游戏的合作能力。
5、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比如“我喜欢***,我不和你玩了,这个好玩”等等。
6、能够有维持游戏活动的注意力。
7、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攻击同伴。
二、目前孩子做到的有哪些方面?
1、孩子有极大的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能体会到快乐。
2、能懂得简单的规则,也能执行一些规则。
3、能够按照正确的玩法玩玩具。有假想和角色扮演的意识。
4、对手工活动(各种动手的活动)有积极性,并有较好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长。在手工活动中能表现出想象力、创造力。
5、喜欢与人的交流,特别是与老师的交流。喜欢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讲解,得到老师的夸奖更高兴。
6、活动中不排斥同伴,在提醒和示范以后,能和同伴简单合作,能接受同伴的部分要求。在游戏中经过提醒,有简单的语言交流。
7、在群体中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得到称赞。有表现的欲望。
8、在老师的辅助下,有基本的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三、孩子目前还做不到的有哪些方面?
1、目前主要还是自己玩,在活动中,对玩具的兴趣时常超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超过对人的兴趣。
2、游戏中的外部语言比较多,重复语言多,属于思维外化性自言自语,沟通性语言比较少。
3、活动的专注性比较差,坚持性差,容易转移。
4、和伙伴的平行联系多于合作关系。一般不主动找同伴,需要老师提醒和辅助。只能理解同伴的简单命令,不会协商与合作。(简单追随打闹除外)
5、在与伙伴的合作中,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不会考虑同伴的需要和感觉。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事情。
6、情绪化严重,攻击行为时有发生。
7、不能理解复杂的活动规则。
8、经常离开群体,自己活动,表现任性。
四、活动融合教育辅助计划
1、鼓励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继续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表扬孩子。
2、利用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坚持正面给孩子讲活动规则、规范、意义,尽可能地让孩子理解活动,用讲道理来调节情绪和维持注意力。
3、 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让孩子理解别人的存在对自己的意义。
4、有参加简单活动的平行游戏,能和同伴相安无事独自游戏。
5、经过辅助可以参加简单的联合游戏,能跟随其他同伴,成为集体游戏中的一个成员。
6、 培养参加角色游戏的意识,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角色行为。(不要求维持时间太长。)
7、和同伴正确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听懂同伴的语言,并有正确的反应。
8、和同伴简单合作,比如共同看一本书等,能知道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