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
很多自闭症孩子会有注意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好动而生气,家长也常因为孩子“三分钟热”呀、“坐不住”呀这些行为而烦恼,而孩子出现这些行为,都是感觉统合失调惹的祸!
其实,要知道孩子比我们更烦恼,因为当他接受到信息时,他也很想集中注意去观察、去了解,但他无法控制他的大脑,只能让大脑操控他的身体来做出反应;而当身体做出的一系列不适当的动作反应时,却又受到了责备和不理解;当你的孩子出现好动、无法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时,你才是真正的“主谋”,你才是最应该被责备的对象,因为是我们自己在他年幼时(0~3岁)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没有提供良好的刺激给他的大脑,所以,他的大脑没有建立高效、快速的运转机制,导致孩子的大脑在信息的传递、整合和统筹时,不协调出现了偏差,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状况的啊!
有的时候,为了省事我们就打开电视、给孩子看碟,当我们看到孩子看电视能坐在那半小时、一小时都不动时,一定还觉得他的注意力还不错吧!就在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真正能考良和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是静态的画面!而不是动态的画面——电视!电视的画面是成秒钟的变换、它是由镜头不停的切换组成的,那不需要有多高的注视能力啊!况且孩子上学,学习工具都是静止的、静态的(书、玩具等)。知道了造成的原因,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手法,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引导方法和刺激,才是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在心理学里对于“注意”表达的观点。
专注力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对象(刺激),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决定注意力的时间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当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他也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我们平常所说的“注意铃声”、“注意灯光”,并不是说注意本身就是独立的反映过程,而是由于习惯,把“注意听铃声”、“注意看灯光”中的“听”字和“看”字给省略了。它不同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
也就是说注意是需要听觉、视觉、味觉等身体的感觉器官一起来参与活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说“注意”的时候,是大脑所有的器官都要集中到同一对象上的,所以,专注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实际上是大脑在接受到信息时,要统合所有的感觉器官传递的信息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指的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而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肌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我们孩子好动、注意力难集中,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而有的孩子的行为不协调,是需要接受专业的指导去进行感觉统合的专业训练的。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婴幼儿专注力的发展特点(以独自看书为例):
2岁,注意力时间的一般水平是:2~3分钟;
2.5岁,6~8分钟;
3岁,10~12分钟;
5岁,10-15分钟;了解了一般水平,我们就可以自己来为孩子做个评估,孩子若独自翻看、玩书达不到这个水平,就需要让他接受专业的训练,帮助他的大脑协调并发展到一般的水平。&n#p#分页标题#e#ot; 还有就是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别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好动”、“多动症”的标签,说句俗套话,孩子动说明他健康,要是不动,就说明他生病了,谁希望孩子生病啊!所以,当孩子“坐不住”的时候,不是去说教他,而是有方向的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引导他,从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