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瓦斯(Lovaas)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洛瓦斯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1981)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在莫利斯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洛瓦斯1987年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学方法。
洛瓦斯在1981年的书中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3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30到4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就是每个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只要是要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来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时间)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像等活动。
瓦斯的这个方法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它利用操作评定法,这包括3个部分:
1)给儿童指令;
2)儿童回应或回答;3
3)强化---如果儿童反映是对的,马上给予某种奖励,如果反映不对,说“不好”,教孩子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这三部分的形式。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教起。使用时的具体方式叫目标分解和连环法,用来塑造好的行为。目标分解和连环法是指把要教的目标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几个很简单的步骤。儿童学会最简单的步骤后马上给予奖励或表扬,然后才开始学第二个步骤。
例如:教儿童识别物品,学会配对这个概念。先教把两个一模一样的物品配对。老师把一个杯子放在儿童前面的桌子上。然后把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杯子给儿童展示,同时叫儿童“拿一样的或把一样的东西放一起”。如果儿童反应正确,老师马上强化(表扬或给一点小吃或拥抱)如果用语言的提示不能使孩子明白(儿童无反应或反应不对),老师要在给语言提示的同时也给实践提示(即手把手教或做给他看),帮儿童完成,并立即给正性强化。老师多次再给口头提示,并逐渐减少实践提示,一直到儿童能几次独立(只有口头提示)完成。
到这个时候,活动要更复杂一点,老师介绍另一个物体,比方说两个勺子,现在老师要求儿童配对时,桌子上有两个不同的东西,使儿童开始学会区别的技能。方法是一样的,用反复提示,减少提示和强化,一直到儿童能几次独立完成区别的任务。勺子、杯子要随便出现,避免儿童只记住顺序而没掌握区别的技能。配对项目也可以教儿童区分颜色、大小和形状。
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好几种项目,例如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无语言的模仿能力和玩玩具的能力等。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 )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至少有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个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做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合适的训练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别的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书了解方法以后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