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溝通與社會性教育
自閉症兒童溝通與社會性教育系列 之
■提供愉快的學習經驗,讓他整裝待發
文/曾意清(特殊教育個人工作坊)
小嫻是個才兩歲半的自閉症孩子,媽媽第一次帶她來,就為難的告訴我,醫生說小嫻的學習能力很好,不管中文、英文的字彙都已經記得很多,但遺憾的是小嫻有過動的傾向,很難專心的在一段時間內和他人維持活動的進行,所以進入團體的情況很不理想。
我仔細的觀察小嫻的活動方式,的確比較衝動,當她發現一個感興趣的玩具時,會粗魯的打開來玩,但大人一接近或想介入,她就掉頭離開,尋找下一個目標了。不過我倒不覺得小嫻有過動的傾向,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你能期望她有多久的注意力?
經由事先的蒐集資料,我知道小嫻有過早認字的情況,我想,這應該是她的優勢能力,通常他們對數字也會非常有興趣。於是我把她帶回靠牆邊的桌子,把吸引她的玩具櫃用一面白板擋住,並坐在桌子的另一側稍微限制她的活動空間。
我在桌上放了一堆數字和數量配對的拼圖,小嫻果然高興的拼了起來。拼著拼著,我有時故意拿走一塊她想要的拼圖,或適時問她一些問題,我們逐漸有了「輪流遊戲」的共識和語言上的互動。我又給她一個小收納盒,要她把每一對拼好的拼圖放到盒中,慢慢的「收拾」、「告知完成活動」的一些工作組織技巧,也都漸漸成形了,不知不覺小嫻已經坐在位子上和老師玩了將近四十五分鐘,連媽媽也嘖嘖稱奇。
我們常會希望孩子能守規矩、不分心,但靜心細想,一味要求孩子調整自己去適應不同的環境是合理的嗎?自閉症孩子可能在防禦性觸覺、聽覺、和視覺方面有個別化的敏感情況,而造成他們在學習上的不安定。他們對環境也常無法自動形成有效的處理方式,來整合外在的訊息,所以在學習上會常會表現嘗試錯誤的情形。因此,適當的規劃空間結構,再善用孩子視覺方面的優勢,用他們可以理解、看懂的方式,來指導在團體中的自我組織能力,就像幫孩子戴上了一副調整視力的眼鏡,讓他們可以看清學習時的線索,減少混亂和摸索的時間。
例如:要孩子學習等待,別忘了讓孩子在
等待時也有事做,他才能靜下心來。小小孩可以為他準備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或點心,給他一個墊子或椅子坐著,讓他抱著玩偶或自己的書包…都是必要的方式。大小孩可以給他一本書、掌上型電動玩具讓他消磨時間,或給他一個可以別在身上的計時器,或數字手錶加上一張標明等待時限的數字卡,都可以讓他們明確知道等待的長度。
把空間中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東西撤走或遮起來;把琳瑯滿目的玩具用不同的收納盒趕_來,一次只給孩子一組玩具;把要孩子練習的材料按照順序排列,指導孩子按照順序練習;把每個孩子的個人所有物用顏色、符號、照片、姓名貼…等他可以看懂的視覺線索標示;給每個孩子準備個別化的收納盒,放置工作中的玩具或文具。孩子要先知道哪些是自己的所有物,才有辦法認知哪些不是自己的,不可以亂動或逾越;哪些是大家共享的,可以和其他人分享或輪流使用。
孩子們可以不必跌跌撞撞的經由嘗試錯誤、得到教訓的方式來痛苦學習,只因為我們可以給他們更愉快的學習經驗,好讓他們在學習的路上準備好自己,隨時揚帆待發。
■隨機但不隨便的教學
主動自發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提出個人的看法,是自閉症孩子在溝通上常見的困難。自閉症的孩子在溝通的品質上,和一般兒童會有明顯的差異。例如:語言表達的能力、肢體語言和表情的運用、溝通的意願、雙向溝通的技巧…等等,都必須經過學習來尋求改善。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一個觀念,溝通的形式應該是多元的,並不是只能使用語言而已。在和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姿勢、表情、圖片、文字、替代性溝通工具…等等,都有助於達到基本的溝通弁遄C其次,最好能先檢核一下孩子的一些先備的條件,例如:孩子是否有探索好奇的心?對情境是否有求助的需求?孩子對語言和非語言模仿的能力如何?理解能力又如何?什麼是他的優勢學習型態?如果這些可以先確定,我們才能夠針對孩子的個別能力設計情境,引發他對溝通的動機和需求。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用「隨機教學」的方式,來適當把握孩子不經意萌發的溝通時機。
一、首先,家長必須安排可能促使孩子主動溝通的情境,並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時間,從容愉悅的期待和孩子的親密互動時機。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或可能引發他好奇心的物件,放在孩子看得到,卻不太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家長可以做的事,就是耐心的等待和觀察,也可以假裝若無其事的做自己的事。
二、當孩子主動表達時,家長一定要全心投入,注視孩子並給予支持,以鼓勵孩子引發的話題。孩子如果只說出片語或零碎的語句,家長可以運用詢問的方式,來釐清孩子想溝通的話題,以確認孩子的興趣,因為這個興趣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增強呢!
三、使用追問、口頭提示、視覺式的提示、句型提示卡…等技巧,來幫孩子組合成適當的表達句型。
四、當孩子說出適當的溝通句型或問句時,家長一定要立即給予肯定,然後幫孩子解決問題,或給予他想要的物品或答案。
五、別忘了隨時運用類似的情境,反覆讓孩子複習已經習得的溝通句型,也可以這個句型為基礎,擴充到其他類似的情境,或拉長句子的長度。
可能的話,最好能運用適當的人手,來協助孩子界定模仿的對象,孩子練習使用溝通技巧時,才不會產生角色混淆或代名詞錯用的情況。最好能有一人教學(對話的對象),一人協助(提示孩子)和示範(模仿的對象),再不然,使用句型的視覺提示卡也是個好方法。逐步消褪(fading)協助的技巧也很重要,孩子才能夠漸漸發展出自發性的語言和提出要求的能力。
練習溝通絕對需要擬定策略,可以「隨機」,卻不能「隨便」。孩子若是對溝通的方式有了誤解,有可能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修正他哦!
■協助孩子打好一場人生的友誼賽
因為工作上的接觸,使得我常有機會和表達能力不錯的自閉症孩子們聊天,除了語言的成熟度之外,通常遇到的難題可能有幾個:1.話題難覓,聊個三兩句就顯得捉襟見肘。2.聊天時自閉症孩子常低著頭或偏著頭,眼神猶疑迴避。3.自閉症孩子兀自說話,滔滔不絕,無視於你的不耐或暗示。4.自閉症孩子會用仿說、重複語句或暗喻性的語言來回應大人的詢問,缺乏和他人獨立應答的技巧。
很多自閉症孩子在和他人互動時,會表現得較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有的會堅持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話題,不知該適時做結束。他們也不善表現談話時的一些重要禮貌,例如:點頭、注視、靠近說話者…等等。他們也陳吤F察言觀色的能力,拙於對別人做出適當的回應,來維持談話的進行。這些基本的會話技巧,都可以經由特殊的教導方式,協助孩子應用到自然的社會情境中。
在指導自閉兒的基本會話技能時,我們常用到釵h視覺的策略,來讓孩子較為順利的進行會話,並減少大人的語言提示。而這些提示和協助,應該用符合孩子嬝狗鄐O的方式來呈現,可以選擇實物、照片、圖片、文字,或多種方式並用…等等。
1. 提示卡(Cue Cards)—用來提示孩子該說的語句,或可供談話的主題,亦可張貼相關的規則或指令。
2. 社會腳本(Social Scripts)--提供孩子限制數目的選擇,協助孩子溝通和表達。
3. 社會故事(Social Stories)--利用短故事來改善兒童對社會情境之理解,及學習適當社會行為的方法。
4. 錄影示範(Video Modeling)--運用觀看錄影帶的方式,教導自閉症孩子特定的社會和溝通技巧。
5.對話劇本(Conversation Scripts)--將會話的的句型按照順序一一陳述,協助孩子按部就班和他人對話。
平常我們去沖洗照片,沖洗店會贈送一本小相本,很#p#分页标题#e#適合用來製作對話劇本。我曾製作了兩本「打電話」的對話劇本,一本是打電話的人說的句子,另一本則是接電話的人該說的句子。兩本劇本各依順序製成一張一張的提示卡,放在相本中,並在翻頁的位置貼上數字的標籤,用來提示順序和便於翻頁。小朋友先和老師用汰舊下來的電話機練習打電話聊天,等句型熟練了之後,再和同學練習,之後再回家實地練習打電話。
等孩子能夠掌握打電話的技巧之後,就可以把提示逐漸減少,來讓孩子多一點自己發揮的空間。例如:「明天我們一起去打籃球好嗎?」,可以改成「明天我們一起去……好嗎?」,再逐漸改成「明天…………………?」
談話就像一場你來我往的球賽,得先學會發球和控球的奶牷C充分提供孩子有效的協助,就像幫他做了一顆好球,使他們在交談中更加獨立自在。孩子若無法在談話中和他人分享觀點和感動,又如何期待他們能贏得珍貴的友誼呢?
■用正向的方式表達情感
在電影「侏儸紀公園」中提到「生命,自會找出路」,自閉症孩子的情緒也不該一味的受壓抑,因為,孩子的情緒也會自己找出口。如果我們對他的要求過於嚴峻,或道德期待過高,孩子一時是服從了,但也野L會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抗議,也閉O故意不專心,也野峔銗L方式激怒你,也雪|攻擊別人…等等。
所以在訓練孩子溝通的能力時,設法讓孩子說好聽的話,表現甜蜜窩心的行為,都需要大人們的示範,和擬定適當策略來教導的。並不是讓孩子學會巧言令色,而是讓孩子能表現出有利人際關係的行為,然後順利的達到溝通的弁遄C
指導自閉兒表達情緒和感情時,採取「正向」(positive)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孩子不管是生氣、恐懼、難過、緊張,或是高興、喜歡、驕傲、關愛,都應該要學習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或抒發,才不致因溝通不良而導致挑戰的行為,然後讓大人們亂猜一通。
首先,孩子必須先學習察覺自己和他人的各種情緒。可利用孩子情緒平穩時,透過設計活動、觀察影帶或照片、嬝牧懋|故事等方式,來分析人物的表情或動作,然後為各種情緒命名和解讀。例如:「莎莉生氣了,因為湯姆撞到她了。」「你看,小明在笑。因為他很喜歡你送他的生日禮物。」「老查皺著眉頭,他可能不喜歡吃這道菜。」
然後,孩子要學習如何用正向的方式來安撫或抒解自己的情緒。孩子害怕時,可以要求媽媽抱抱;孩子緊張時,可以去抱自己心愛的毛毯;孩子想休息,可以到走廊走一走;孩子怕吵,可以在校車上聽隨身聽。可用幾張照片加上簡短說明,來教導孩子可以採取的替代方式。記得,說明用的文字必須是孩子可以表達的型式,切忌太冗長或艱澀。
例如:小華很害怕剪髮時吹風機的聲音,因此媽媽幫她拍下了一系列照片來加以預習和複習剪髮時的程序。
照片一:媽媽帶我去剪頭髮。
照片二:阿姨幫我剪頭髮。
照片三:阿姨幫我吹乾頭髮,吹風機好吵!
照片四:我抱緊小熊數到20,阿姨關掉吹風機。
照片五:媽媽帶我去吃冰淇淋。
家長和老師在教導自己的孩子時,最好能隨時提醒自己,要能溫和而堅持,嚴謹而不動氣,有情緒平穩的家長示範,才會有溫和貼心的孩子。我自己的方法是在上課時低聲播放輕柔的音樂,一方面有聽覺敏感的孩子會更專心,不再被環境中的雜音干擾,二方面自己也變得更有耐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