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的三个层次
从现实情况看,对于“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基本上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形体式随班就读”。
孤独症学生人在班级里,但是,教师并没有针对他们的个别化教育措施,“随班就读”流于形式,形成了“随班就混”。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融入式随班就读”。
孤独症学生除了和普通学生在文化课的考核上有不同的标准之外,教师重视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促进他们和班级同学之间有尽量多的互动和交往。这个层次的“随班就读”,能够提高孤独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这是我们希望的孤独症学生的随班就读,它基本上实现了孤独症学生就读的目的。
促进孤独症学生社会功能的改善,是他们上学的最终目标,他们特有的交往障碍的矫正,需要在班级正常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具体的特殊辅助。防止将“随班就读”理解成“因为他们是特殊的学生,所以,他们可以不必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
有的时候有的教师会从班级荣誉考虑,特意要求孤独症学生回避、或者限制孤独症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这些教育机会的削减,恰好和通过随班就读促进孤独症学生的康复的宗旨相违背。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正是在参与普通学生的社会活动中实现的。所以,“随班就读”政策应用得好,可以促进孤独症学生社会功能的康复。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效果式的随班就读”。
这是高水平、高要求的随班就读,在教师的个别教育下,孤独症学生不仅能够实现社会交往的学习,而且还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有所得。
孤独症学生需要的是一对一的特殊辅助,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的是给他们足够的练习和积累。孤独症学生的学习障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理解能力本身的障碍,更主要的是他们还存在着和学习有关的动机。兴趣、习惯、控制能力等非智力障碍。比如,他们集体注意力薄弱,无论是课堂听讲,还是课堂练习,都需要辅助人员的监督和提醒,所以,他们更需要的是被“重视”,是个别辅助。具备了这些外因条件,许多孤独症学生能够跟上班级的功课,能合格完成义务教育的所有课程,这是孤独症学生和单纯性智力落后学生的不同。
因而,学校、教师、家长在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的实施中,能够正确理解“随班就读”政策的精神实质,精诚合作,对弦子宽容而不忽略,理解而不放任。通过随班就读,让孩子真正做到学有所得,真正实现社会功能康复的目标,这才是对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的正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