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隐法在自闭症训练过程中的作用
任何刺激对应施加严格控制的情境中,渐隐是改变刺激控制的非常有效的程序,是指逐渐变化控制反应的刺激,最后个体对部分变化了的或完全新的刺激作出反应.渐隐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导致了教育者观点的巨大改变,过去总认为人们在学习中必须经过尝试的错误,才能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渐隐技术却使人们在学习中可以减少尝试的错误,即产生一个错误的辨别过程:1、渐隐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因为渐隐直接正确反应模式,它使得行为少弯路;2、渐隐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这也就避免了一而再,再而三重复错误而使错误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3、当错误已经发生,再进行消隐,容易使被矫正者产生消极情绪,如得不到强化物,就发脾气,产生攻击性行为和企图逃离情景等。应用渐隐程序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它一开始就被引导被矫正者步入正确反应之中,使它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应用渐隐法?
例1:语言发育迟缓的小明只能简单地重复老师的词语,很少有主动语言,有时也会盲目地模仿别人说话的一些词语,如:当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会回答“名字”有时他会重复地念着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不懂回答。针对这样言语行为问题,我决定用渐隐法来教会小明正确地回答“我叫XXX”这一问题。
首先,我选择了小明爱吃巧克力作为有效的强化物,我坐在小明的对面,用非常轻柔的耳语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没等小明作出反应,我就用响亮的声音迅速地说出“小明”,这时小明非常自然地模仿“小明”这个词,我用巧克力强化他这一行为,在几次练习之后,我开始用较大的耳语声问:“你叫什么名字?”再用比较轻的声音提供答案“小明”,每次练习中我都经“小明”和巧克力强化他正确的反应。最后,我越来越大声地提问,越来越小声音地说出小明这个词,小明继续模仿说出“小明”经过这样的多次练习后,我停止说出答案,小明也能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了。
例2:小刚,患有较严重的孤独症,他可以认读从1至10经内的数,但仍不会数物体到10个,为了教小刚数实物,我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渐隐训练程序。
1、先给小刚一张白纸,右角上有一个数字,纸上画有与右上角数字同等数量和圆圈,刚开始时,我拍着右上角的数字,例如5问小刚:“这是什么数?”当他正确地识别了数字后,我立即表扬他“小刚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你把5个圆纸片放到纸上去,经过老师的及时指导,连续几次小刚都能正确地完成。
2、纸上的圆的轮廓线变细了点,其余同上。
3、纸上的轮虚线,其余同上。
4、纸上空白,只有右上角的数字,其余同上。
5、在小刚面前的桌子上已经没有白纸了,训练时,向小刚呈现用硬纸剪纸的数字问:“这是什么数?”小刚能正确认读数字5,即及时强化,尔后发指令:把5个硬圆纸片放到桌子上来,小刚能正确地拿出5个硬圆纸片来,然后当即给予强化物进行奖励,连续几次下来,小刚准确无误地拿出5个硬圆纸片来。
6、小刚能准确地认数5时,这一步的方法已完成,我伸出手摊放在桌子上,第二次练习时,我将手提高,离开桌面,小刚最终能从一堆圆纸片中拿也正确数量的圆纸片放到我的手中。为了巩固这一行为,我还要求小刚数出相同数量的其它事物,如扑克牌、大小、形状、颜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