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孤独症儿童开始主动非语言的情绪分享
看到我、看不到我
活动重点
预期社交同伴的下一个行动。
沟通以便让刺激的活动持续。
转移身体的姿势和目光以便专注于新奇事物。
主动开始非语言的情绪分享。
摘要:
在教导一个人行为的时候, 『看』是其中一项最简单的行为。我们常常见到有人在教导自闭症儿童做眼神接触的时候,都是对他说『看着我』,然后要孩童有所响应,遗憾的是,要是需要这种语言提示的话,就表示该孩童可能无法体认我们为何需要如此频繁地用眼睛相互『参照』彼此的脸。一般典型孩童在发展时,都有『看』的理由,而藉由这项活动,我们试着提供孩童一个相同的『看』的理由。躲猫猫游戏不只可以提醒孩童,也提醒了我们,让我们体认,人际关系是脆弱的,要是我们有所忽略,我们很快就会失去这项能力,无法与我们所关心的人保持联系。
参与者:
教练和孩童。
准备工作:
活动的一开始,教练与孩童坐在一张小桌子的旁边,两人可以面对面坐着或足呈九十度方向,但是距离要近。此外,你还需要一条小毛巾和桌巾。
教练指导:
这项活动共有三个步骤:
步骤一
握着孩童的双手向你眼睛的方向轻轻拉过来,让孩童的目光对着你的脸,然后用孩童的手把你的眼睛盖住,随后立刻用你的手把孩童的眼睛盖住,接着,不断重复,迅速用彼此的手把对方的眼睛盖住。要记得继续握住孩童的手。
步骤二
当孩童手盖在你的眼睛上时,你问: 『(名字)在哪里?』接着把孩童的手移开,你看得到之后就说: 『躲猫猫!』然后与孩童一起大笑;接下来用你的手把孩童的眼睛盖住,再问一次: 『(名字)在哪里?』然后移开你的手,让孩童的眼睛看得见,接着说: 『躲猫猫!』
步骤三
在孩童专注你的时候,把一条小毛巾盖在他脸上,用夸张的声音问: 『(名字)在哪里?』然后等孩童自行把毛巾拿掉,要是孩童没有这么仿,你要轻轻把毛巾从他脸上拿走,同时兴奋大笑;接着把毛巾放在你自己脸上,把活动反过来进行.一旦孩童熟练了使用小毛巾进行的躲猫猫游戏,可以换用桌巾来盖睑,让游戏更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感。
变化:
在游戏室之外的场所进行这项游戏,会让游戏场合更加普遍化,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
难题及良机:
要是孩童无法独自坐着,在进行这项活动前,要先设法让孩童独自坐着。建立一套例行的行动程序会很有效,而且又容易让孩童在行动完成时自然而然坐下。一开始先进行『桌面行走丰,再走到桌子另一端之后,迅速让孩童坐在椅子上,数到十,再回到桌面行走的活动,一旦孩童可以独自在桌子及椅子间移动的时候,可以让孩童进行这项活动。尽管我们没有亲身经验,但是面具有可能会让孩童受到惊吓,你要先确定孩童事前有见过这副面具,才能将该面具覆盖在脸上,如此可以解决恐惧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