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画洗衣机的小专家
我坐在幼儿园的小桌子旁,看着面前那个面目清秀的三岁小男孩抓着我的钢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在纸上飞快地画出一个立体的洗衣机,线条清晰,比例适当。画完之后,这个叫丝丝(化名)的孩子毫不理会旁边一群大人对他作品的赞叹,又接着画第二个、第三个……都是洗衣机,有一模一样的逼真的摁钮、机盖、出水口和水管。
丝丝刚刚做完被称为“21项大脑因子考察”的测试,结果初步判断他为“轻度孤独症”。
与此同时,在旁边辅助丝丝治疗的妈妈回忆了女儿被确诊为孤独症的过程。丝丝妈妈很早就有一种感觉,她女儿好像有点不对劲儿。丝丝半岁以前发育正常,但是从6个月起她不再咿呀地出声,到了10个月的时候她变得沉默无声。到了一岁半时,有人叫她的名字,她也不予理睬,而且她拒绝别人抱她、亲她,甚至是触摸她。“我觉得我在一天天地远离我的孩子,” 丝丝妈妈伤心欲绝。丝丝20个月的时候连一个单词也说不出来,甚至连接近于单词的音都发不出,这时身为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外祖母怀疑丝丝可能是个聋哑儿。然而,检查结果却表明丝丝患有孤独症。“诊断结果的确让我肝肠寸断,” 丝丝妈妈回忆说。“但是知道了症结所在的同时也让我舒了一口气。”
就这样,一家一家的机构几乎让丝丝妈妈找了个遍,为的就是能给丝丝找到一个最好最适合她的治疗机构和治疗方法,更是为了能够让丝丝能够早点融入到正常幼儿园中去。从此以后丝丝妈妈和外婆就陪着丝丝一起开始了治疗之路!
尽管目前还没有治疗孤独症的良方,但是悉心的治疗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以及从交流眼神、拥抱和进行交谈这些与周围环境交流的方式。而且孩子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就越有益。专家建议,孩子一旦被怀疑患有孤独症就应该每周接受25小时的治疗。由于孤独症患儿的行为和能力特别不同于他人,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应考虑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健康发育,而不应该只注重于改变某些症状。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完全取决于孩子——根据孩子的不同状况,可以让他上常规的学前班,或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些训练,也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或专家直接进行治疗。
许多年轻父母喜欢安静,不爱哭闹,会自己玩,不依赖父母的婴儿,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好带,省心。可是,为一般人所不知的是,这样的婴儿往往很容易患婴儿孤独症。
由于早期介入治疗,一些孩子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的甚至已经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最新研究表明,如今80%的孤独症患儿到9岁的时候可与他人进行一些言语交流,而在2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0%。过去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患儿的认知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但是近来研究表明,早期治疗能够把患儿的智商得分提高约20分。大多在刚学步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治疗的孩子通常可以上普通的幼儿园。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更坚强,更快乐的踏出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