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文摘

从统合教育到融合教育(一)

作者:苏雪玉 更新时间:2006-01-10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融合式教育的理念

    自1990年代起,融合教育(Inclusion)盛行,「融合」的理念被广为接纳,在教育的现场,国内外的幼儿园、托儿所也不断尝试不同的模式(吴淑美, 1998; 黎慧欣, 1996)。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均提出理念与实践之间仍存助极大的鸿沟(Janko, et. al., 1997; 邹启蓉, 1998),如何横跨障碍,使得融合教育的精神具体落实于幼儿园中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融合教育的实践当中,普通班的教师首当其冲,面临角色定位的重新省思(苏雪玉, 1996)。

    「融合教育」(Inclusion)是指将障碍幼儿与非障碍幼儿安置于相同的普通教室中,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提供特殊教育服务(黎慧欣, 1996)。融合教育与早期「回归主流」之理念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合作与融合,不再采取分离的二元系统。它主张在单一的教育系统中,传递教育服务给所有的儿童,并且致力于普通教育环境中进行特殊教育服务(Ross & Wax, 1993)。
 
    依据传统的「回归主流」概念所实施的统合教育(integration)强调「准备说」(readiness),即认为孩子在进入普通班前必须接受学前基本技能、团体生活常规之准备(Haring & Krug, 1975),教育的焦点在改变障碍的孩子,强调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成果;而「融合教育」则主张改变环境来适应障碍的孩子,强调「合作」与「参与」的人际关系结构(苏雪玉, 1997)。

    融合教育是以幼儿为学习的主导者,主张弹性、开放的教学策略以因应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需求,与幼儿教育的理念较相符合;但目前台湾所实施的统合教育方案,大部分以传统「回归主流」的概念,以重视治疗、矫正和教育辅导的「医疗模式」为主(吴淑美, 1998),对大部分未曾接受特殊教育的普通班教师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与挑战,如果能确实掌握与幼儿教育较为相符的「融合教育」的精神,以强调「生态模式」之理念,具体落实于教学中,更能发挥普通班教师的角色与功能,同时降低其挫折,增加接纳程度。

    从「统合教育」到「融合教育」最大的改变是:(1)「统合教育」是将被排除的特殊幼儿再度回到主流教室中,而「融合教育」却述说所有的幼儿在一开始被包含于其邻居小区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生活当中(Hobbs,T ; Westling,D. L.,1998);(2)「统合教育」的关注焦点在特殊幼儿的障碍,教育重点在矫正、治疗、训练特殊幼儿,而「融合教育」则关注在特殊幼儿具体的能力上,由特殊幼儿的优点方面来进行幼儿学习环境的规划,以「合作」与「参与」学习为其特色(苏雪玉,1997)。

    上述的改变,已导致教育者和父母们改变他们的观点,问题和困境不再是如何将以前被摒除在外的特殊幼儿,回归到主流教育系统,而是如何发展出互相支持合作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所有幼儿,包括特殊幼儿的成功(Stainback, S. ; Stainback, W. & Jackson, H. J., 1992)。

    融合教育班级之特色何在?它是一个充满支持、友谊、合作、参与;诉求小区化、归属感、生命共同体、价值、勇气和讲求个别性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要实施融合教育时,首重创造一个充满社会正义、容忍、关怀他人的教室小区(将教室当做一个小小区般经营);塑造幼儿感受成功和归属感,让幼儿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个体,且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教会孩子容忍、接纳甚或欣赏,了解别人的不同。

    融合班的教师该具备哪些特质?吴淑美(1998)和McCormick (1997)认为应包括下列数点:赞成多元化的态度、完全参与学校与小区、弹性及愿意改变、愿意尝试一些不确定、学习新的技巧和愿意合作。

    普通班教师在融合教育方案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他们的态度、能力和意愿是影响方案成功的重要因素(Hobbs,T., & Westling, D.L., 1998;吴淑美, 1998)。在面对身心障碍的孩子,普通班的幼儿教师最常提出的质疑是:「我没有学过特殊教育,能教吗?」;「我不是专业人员,帮忙有限」;「班上孩子这么多,无法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有用吗?」(苏雪玉,1996)。对于这些疑惑,传统的特殊教育与幼儿教育均需经过调整,才适合融合式教育,普通班的教师面临角色转变与冲突,融合班的教师同时要教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要兼顾更大的个别差异。

    融合教育教师扮演的角色中,第一个积极角色即是接纳的心,诚恳、积极的接受孩子;同时学习如何改变周遭环境来适应特殊幼儿;其次,提供自然响应的环境,正常的期望、正常的社会互动机会,以及如何将幼儿在特教辅导中所学应用在自然生活情境中。融合教育强调合作的班级经营,合作的学习,所以教师另一角色是如何善用同侪的协助,进行同侪教学与合作教学。融合教育强调的是生命的「归属感」与「参与」,故而融合教育的教师专注在如何想办法让特殊的幼儿参与团体,与所有幼儿体验生活与学习(苏雪玉,1997)。

    从统合教育到融合教育,普通班教师角色有哪些改变?依据Porter's(1995)提出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由特殊幼儿转向教室,由教师注重专家评量特殊幼儿转为检验教学相关的因素;由诊断、治疗和成果转为老师间的合作性问题解决策略;由关心特殊幼儿的表现改为关注教师策略;由强调将特殊幼儿安置在适合的教学环境而转为修正和支持普通班教室环境为主(见表一)

    表一、融合教育与统合教育教学关注点之比较(Poter's)

    统合教育             融合教育

    ●焦点在幼儿            ●焦点在教室
    ●专家评量幼儿          ●检验教学相关因素
    ●诊断/处方成果        ●合作性的问题解决
    ●幼儿的表现            ●教师策略
    ●安置在适合的教学环境 ●修正和支持普通班教室环境

    由上述说明,明显地看出教师的角色由治疗者转为环境管理者,以创造适宜所有幼儿(包括普通和特殊幼儿)互相扶持共同学习。

加入收藏
Tag: 教育 融合
上一篇:自闭症教学计划(二十)
下一篇:从统合教育到融合教育(二)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幼儿期
  • 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电影
  • 特殊学校自闭儿辅导教学计划指引(六1)
  • 让孩子康复就是我们的责任
  • 自闭症青少年之「执行功能」 系列研究 :认知计划(六)
  • 克服内心的孤独
  • 自闭症儿童教育与辅导
  • 自闭症矫治的目标
  • 自闭症教战手册(八)
  • 自闭症儿童入小学能力的评估 及班别的选择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