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
今天早上,因为星期五把摩托车停放在学校,出门时,窗外又下着大大的雨,昨晚从台中上课回来已经是十二点,觉得有点体力不支的感觉,于是决定今天要搭出租车到校。才出门不到五分钟,鞋子和袜子都已经湿了,偏偏又叫不到出租车,于是我走了将近二十分钟的路去撘公交车。
来到学校,其实已经有点晩了,不过平常比较晩到校的凯凯,已经作在教室里玩滚弹珠的教具了。我问班上的阿姨:「凯凯今天比较早到学校喔,妈妈有没有说什么?」「妈妈今天要带奶奶去林口长庚医院拿药,要早一点出门,所以早一点把凯凯送来。」阿姨这么回答我。于是我开始问凯凯早餐吃了没,早餐吃什么….等等的内容,确定阿凯凯已经吃了早餐后,才赶紧到厕所烘手机下去烘干我那半节湿透的长裤,烘手机的位置高,所以我必须将脚抬起,脚掌踩靠在墙上,左脚又缴交替的烘干我的裤管。
进了教室,喝一口水,远远听到孩子的哭声,定神一听,那不是班上的雯雯的哭声吗?放下杯子,走出教室,在走廊的另一端看到雯雯和妈妈一起往教室的方向走来,雯雯的脸上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我问雯雯:「你怎么了?」雯雯没有用语言回答,只是把哭声放得更大,我问妈妈:「雯雯怎么了?」妈妈回答:「她要我抱抱,可是她的身上和我的身上都湿湿的?」我明白了雯雯哭泣的理由后,便对妈妈使个眼色,表示「放心」,于是蹲下来告诉雯雯:「雯雯!今天有没有下雨?」雯雯用特有沙哑的嗓音,并点头回答:「有啊!」我再问雯雯:「你看看妈妈的衣服有没有湿湿?」雯雯又回答:「有啊!」「那雯雯的衣服有没有湿湿?」雯雯还是回答:「有啊!」这时候我就告诉雯雯:「妈妈的衣服湿湿,雯雯的衣服湿湿怎么抱,我们先去教室把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都换掉,才可以给妈妈抱,好不好?」雯雯看的我点点头,我伸出手,告诉雯雯:「那你要不要把眼泪收器来,跟老师牵牵手?」雯雯狠狠点个头,并嘴巴回答:「好啊!」于是,雯雯和我牵手一起走进教室,妈妈则跟在身后一起进教室。
在教室里,我一边协助雯雯换去身上湿掉的衣服,并在雯雯的抽屉找一条长裤,实在找不到,于是我从另一个抽屉里找出备用的新袜和裤子,先为雯雯换上干的衣裤,由于袜上有一颗小小的球球,我一边帮雯雯穿上袜子,一边告诉雯雯:「老师帮你穿袜子喔,这是紫色的袜子,旁边还有一个球球,这个袜子好漂亮,穿好袜子去给妈妈看,再给妈妈抱一抱。」换上袜子后,我跟妈妈使个眼色,雯雯则走近妈妈,伸出双臂,妈妈用力的把雯雯搂在怀里,老师在一旁告诉雯雯:「好,妈妈抱五下,老师要数喔,1、2、3、4、5,好了,时间到了,妈妈要去上班了,雯雯跟妈妈说『再见』。」雯雯才看着妈妈辉挥手说「再见」。妈妈看到这个过程,在我的耳边小声的说:「老师!谢谢您。」我笑一笑,跟妈妈说:「好了!没事,去上班了。」
由于雯雯已经有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校能和同伴以口语互动,常常会跟老师「告状」,但对其表达模式不清楚的人,如果无法探讨孩子闹脾气的原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老是讲不听,我们是不是能仔细听听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可以透过什么方式处理孩子的行为,如何让孩子转移到另一个情境,并帮忙孩子满足心中那个只是「小小小到不行的心愿。」这样的行为处理模式,就需要有一些技巧。
当我们试着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也要确定,我们的表达模式真正的让孩子了解,否则,一个可以快乐圆满的结局,将因为我们不当的处理而不圆满。
抬头看看在地板上的雯雯,手上拿着一个碗,一根汤匙,在一个大娃娃面前念念有词,我问雯雯:「你怎么啦?」雯雯指着娃娃,并说:「她不乖啊,裤子湿湿啊!」我知道雯雯正在和「娃娃」讲道理,我告诉雯雯:「好啦!她又不是故意的,不要骂她了啦。」
看着雯雯走到柜子前,我跟过去,问雯雯:「你要做什么?」「拿尿片啊!」原来雯雯想从柜子里拿尿片帮娃娃换尿片,在换尿片之前,还要跟娃娃说上一番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