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行业混乱无章,原因何在?
核心提示:自闭症康复难,康复机构生存难,已经成了自闭症行业最为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与辛酸苦楚呢?
现实:自闭症康复机构良莠不齐,杂乱无章
最近出炉的一份《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自闭症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2003年开始,大量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涌现出来。
但在这些康复机构中又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一方面是干预体系的不健全,机构众多且良莠不齐,师资力量有限,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机构举步维艰,生存困难,还有一大部分机构是患儿家长开办,造就“久病成医”的现象。
反思:自闭症康复行业“鱼龙混杂”缘何而起?
越来越庞大的自闭症群体
近些年来,自闭症患者的数量逐渐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自闭症”已经由最初的罕见病成为了常见病,患者多了,对康复机构的需求量自然会越来越大,这成了自闭症康复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
“娃久病家长成医”,自创康复机构
当一个家庭被告知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时,家人往往会经历一段比较痛苦的时间,接受了现实之后,就会四处奔波,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康复机构,口碑较好的康复机构不仅费用昂贵,还需要苦苦排队,大多数的孩子都要至少等三个月以上,这就浪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金训练期,于是不少家长选择冒险一试,自己成立康复机构,不仅能更方便的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其他家庭。
别有用心的人“投机取巧”
不排除有一些人看到了孤独症康复行业的大量需求,就趁机成立康复机构,想趁机“捞上一笔”,这样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却到处打广告,利用家长“求医心切”的心态骗取家长的信任,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不仅让众多患儿家庭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还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期。
公办机构数量较少,扶持力度仍有待提高
尽管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社会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重视这个特殊群体的发展,但目前能为自闭症群体提供服务的公办机构数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自闭症群体的康复训练需要;此外,对民办康复机构和自闭症家庭的扶持力度仍然有限,大多数机构在资金方面都有较大缺口,贫困自闭症家庭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也只能选择一些收费较低的小型康复机构,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混乱与无序。
结束语:康复行业的混乱将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与发展,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提供资金、师资、政策方面的努力,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