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治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
三位一体治疗法其核心是以中医的五迟为基础理论。从孤独症的睡眠、语言为切入点,运用中医中药,使患儿得到尽快的恢复,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患儿的潜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从根本上治疗孤独症。所谓三位一体治疗法是通过针灸,小儿推拿,中药组成统一整体,在针灸选穴,中药选料,推拿方法上都有严格规定。即根据小儿的共同特点,又根据不同个体有针对性地选择。采用标本同治的治疗方法。使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经孤独症专家组治疗就能见效,治疗患儿已达数百例,其中不乏一些经过单纯训练而无效的患儿,在专家组的精心治疗下,这些患儿逐渐恢复了各种功能,从简单词到多语词,从不会与人交往到主动与人交往,从不倾向使用语言到主动使用语言。
三位一体治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是脑功能恢愎的基础
三位一体治疗法,首先通过改善儿童的睡眠状态,使之接近和恢复到正常儿童的睡眠时间及睡眠效果,从而充分保证大脑的休息及功能恢复,为下一步获得认知,提供充分的保证。中医认为睡眠不好,主要的病位在心,但与脾、肾、肝、胃等脏腑也有关,由于机体的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神不安而产生不寐症状。《幼幼集成》认为:小儿夜啼有数症: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而发躁,寒甚腹痛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味当归散。
当归,吴茱萸,官桂,川芎,小茴香,灸甘草,山萸肉等,神不安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由神虚惊悸,心血不足而引起以安神丸定其心志。
党参,白茯神,怀山药,龙齿,灯心草,血竭,五味子等。
三位一体治疗法认为睡眠不好,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心失所养,小儿为至阴至阳之体,失养不当,易受外邪。故以安神定志为主,去其寒热,使之自安,故以针灸调其经络,中药定其心志,以达标本同治之目的,
注意:小儿应养成固定的睡眠习惯,每到时间必须关灯,即使不睡也不可通夜开灯,打乱其正常生理规律。既使拗哭也不可为之。睡眠时注意保暖,尤其是足部腹部不可受凉。
2、语言是治疗孤独症的关健。
孤独症的典型特点是言语交流有质的缺损。三位一体治疗法理论认为,言语交流障碍是本病的关健所在。从婴幼儿期,儿童出现语言障碍,有的虽有发育,但很快恢复到原始状态,有的甚至只会发出单音、单词,重复简单语句。语言功能低下导致儿童的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由其开始和父母的交往障碍,发展到和其它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逐渐发展到和整个社会的交往障碍。其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后天获得认知的能力,使儿童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既想和人交往(最初的哭闹行为),又怕和人交往(后期的自我封闭)。因此三位一体 的语言恢复治疗方法是治疗本病的关健,祖国医学认为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言语迟缓,呈现不慧。早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就有“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心主神明,心之声为言,心气不足,神窍不利,故届年龄而不能言语,或虽语言而不清晰。
三位一体治疗法中独创的复语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哑门穴附近,针刺手法为三补一泻,即补其心气不足,又泻其肝气之旺,同时配合推拿背俞穴(华佗夹脊穴)调理脏腑功能,使其气血充足,神清语利。
3、功能训练是患儿走向世界的阶梯。
在当前对孤独症的治疗上把语言训练,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当作最重要的手段。把孤独症患儿和精神疾病患者等同起来。从而把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儿童隔离开来。使本来就很脆弱的交往能力,进一步得到抑制。
三位一体治疗法在加速恢复患儿语言功能的同时,帮助患儿尽快恢复至同龄儿童的智能水平,是其治疗的根本出发点。
三位一体儿童训练法,是以游戏和作业劳动相结合的训练体系。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主要通过角色游戏来达到治疗目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发现其所感兴趣的事物,由患儿和母亲来完成简单的角色游戏,比如表演有生命及无生命的事物,使之拟人化。让患儿多参加,鼓励患儿多用肢体及言语表现。同时可以互换角色。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五岁以上),以游戏结合一定的作业劳动,来使其建立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共同完成某一简单任务。比如双人抬积木等活动。
音乐是净化心灵的窗户,通过音乐可以使烦燥的患儿安静。在睡觉前选择一定的有催眠作用的音乐会很好的帮助患儿持久睡眠。同时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用下棋,绘画,书法等扩大患儿的心脑手并用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建造游泳馆,海豹馆,用动物训练法强化训练效果。
治疗期间患儿忌服生、冷、硬食物,提神食品,如含酒精饮料、巧克力、茶水、可乐等
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宝贵财富,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常见病多发病中,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发扬和发掘宝贵的医学财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