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的“辅助”技巧
使用“辅助”可以使孩子走捷径,从成功开始进入学习。
“辅助”又称“提示”,是应用行为分析方法体系中的又一重要概念。行为矫正技术理论用“刺激控制的捷径策略”来表述“辅助”(提示)这一概念。在教孤独症儿童一个新的课题时,如果孩子不做或不会做(没有反应),就必须使用“辅助”,使孩子走捷径,来达到目的。掌握并学会使用“辅助”的技巧,也是训练者完成“回合式教学法”每一个“回合”的重要保证。
1.回合式教学法中“辅助”的操作显示
2.“辅助”操作举例
训练者:“××,拿积木。”
孩子:(没伸手拿)
训练者:“不!”
训练者:“××,拿积木。”
孩子:(在训练者的帮助下拿起积木)
训练者:“对了,真棒!”(给一小块米饼)
3.“辅助”的形式
一般把“辅助”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身体“辅助”
身体“辅助”就是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帮助儿童完成正确反应。比如,通过“辅助”让儿童完成指认、配对、分类等课题;手把手帮助孩子完成一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用手接触孩子的脸颊、唇、下颌来帮助孩子学会发音等。在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发脾气、自伤、攻击他人)时,使用“辅助”(抱住孩子的整个身体,紧握他的双手)也十分必要。身体“辅助”可包括完全的身体“辅助”(手把手)和部分的身体“辅助”(接触手腕、手肘、手背等)。
表9 身体“辅助”举例
完全身体“辅助”部分身体“辅助”
训练者:“拿红色”(卡片)训练者:“拿红色”
孩子:没拿孩子:没拿
训练者:握住孩子的手帮他拿训练者:把孩子的手放在红色卡片上
“对了,真棒!”孩子:用手拿起红色卡片
训练者:“对了,真棒!”
(2)示 范
示范就是训练者把动作做给孩子看,把语音、词语说给孩子听,把操作的过程演示给孩子看,让孩子模仿学习。
(3)环境(位置)“辅助”
环境“辅助”就是把需要孩子注意的物品(刺激)放在显著、突出的位置上,以便孩子容易看到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环境“辅助”举例:
例1.指令:去喝水。
辅助:把水杯放在离孩子很近的桌子上。
环境辅助
例2.指令:拿正方形。
辅助一:桌上只放一个正方形图片。
辅助二:把正方形放在靠近孩子的一边,另一个圆形图片则放到离孩子远的一边。
(4)视觉“辅助”
视觉“辅助”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尤其重要。视觉“辅助”也是结构化教学法中的核心。视觉“辅助”就是利用某些媒介引导孩子用眼去看学习目标,从而帮助他理解并在其他“辅助”形式的帮助下完成任务。视觉“辅助”也是结构化教学法(见本章第四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辅助”有以下三种:
◎ 第一种:手势“辅助”。用手指物品及物品所在的位置。比如,让孩子完成一块拼图,一开始孩子不知道每一个拼块应放在拼板的什么位置,就可以用手给他指一下拼块,再指一下拼板上的相应位置,这样,孩子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以后再逐渐撤去“辅助”,让孩子自己去做。
◎ 第二种:符号“辅助”。比如,让孩子学习画直线,就可以画出“. .”或者画出“·→…·”。这样,孩子可以清楚画线的方向及终点。其实,生活中的各种标识就是一种符号“辅助”。应该帮助孤独症儿童去认识有用的标识。
◎ 第三种:实物、图片、文字“辅助”。
实物、文字、图片辅助举例:
例1. 目标:完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分类。
辅助:三个完成筐正对孩子的一边,分别贴上一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卡。
(说明:如果有文字能力则分别在完成筐上贴上字就可以)
例2. 目标:剪三条两厘米宽的纸条。
辅助:摆上一个完成筐,三条纸条用曲别针别在筐上,剪刀放在孩子的右手一边。
例3. 目标:独立穿裤子。
辅助:用图片或相片把穿裤子的每一个步骤显示出来。
以上三个例子,利用了一些视觉媒介,帮助孩子了解要做什么,做多少,怎么一步一步地做。对于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较差的孩子特别有帮助。
(5)语言“辅助”
语言“辅助”就是用说的方式给予提示,也可以就是一个指令,比如,“去拿鞋”。或者是对于一个事物的补充描述,更便于孩子的理解。比如,“去拿鞋”这个例子,也可以这样说:“去拿鞋,那双黑色的皮鞋。”这种“辅助”方式适合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孩子。语言“辅助”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在辅助水平较低的孤独症儿童说话时,给出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来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