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快乐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含着眼泪走出残疾人的家!
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各种温暖活动送到残疾人的手中!
他们无私地奉献着青春,只为残疾儿童能够早日康复!
他们就是残疾人的 “娘家人”各级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及残疾人工作者。
12月6日,带着对辛苦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慰问,太原市残联杨健理事长亲手将贴近百姓生活的 《三晋都市报》2012年全年报纸订单,送到了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李文平主任的手中。
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快乐生活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来说,孩子能够快乐成长似乎是一种渴望。在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记者见到小静静时,她正在开心地玩耍。如果不是老师在一旁提示,记者很难想象,一年前,这个孩子还是一个爱乱跑,经常往地下躺,有语言功能但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小女孩。
今年33岁的徐志荣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1996年8月来到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工作,负责孤独症幼儿康复训练。“2010年9月,小静静刚来时,已经4岁了。因患有孤独症被父母送到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刚来时,她的症状比较明显。有一些特殊行为,爱乱跑,经常往地下躺,而且很难拽起来。有语言功能但没有语言能力,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差,经常尿裤子,来时还穿着开裆裤。当时接收后我就有点愁。但了解到她父母的情况后,我就下定决心帮助他们。”徐志荣说。
生活对于小静静的父母是残酷的。小静静出生于寿阳县一个农村,母亲因患类风湿关节炎,身体比较虚弱。全家就靠当民办教师的父亲挣的一点微薄的工资生活。小静静的病症,无疑为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小静静的父母特意将家搬到了太原,租房子陪孩子接受特殊训练。“接收后,我帮小静静做了评估,制订了可行性计划,从她最感兴趣的事情训练起,先训练认知、精细、感知觉,并在感觉统合方面加大力度,在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比如穿鞋、喝水等。”徐志荣介绍道。“孩子会说话,但不爱说。有一天上午上课的时候,我拿了一个沙琪玛(一种小食品)走进教室,小静静看见后,就伸手想要。我就鼓励她,让她说出来就给她,但她就是不说,光伸手要。我就一遍遍耐心地鼓励她,告诉她只要她说出来,我就给她,但无论我怎么诱导,开始她就是不说。我就变着法地告诉她这个东西有多么好吃,多么香。然而我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没有引起她说话的欲望。直到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她突然大声地喊出三个字"沙琪玛"。我马上就把沙琪玛给了她,并鼓掌向她表示祝贺。找到了训练她的方法后,我就不断地用这种方法训练她。孤独症儿童没有社会交往的欲望和能力。我就通过游戏互动,并且在家庭中开展亲子互动,让静静学会关注他人,增进情感。”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平时,看到孩子的穿着比较破旧,徐志荣也把自己家孩子穿的衣服拿过来穿在静静的身上。偶尔有了时间,她就陪静静一起回家,家访并看望她的母亲,把她掌握的训练方法传授给他们。徐志荣的努力有了效果。现在,小静静已经有了初步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让她的父母都深感意外。“我相信,有爱就有希望。”这是徐志荣的教育理念,也是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7岁以下聋儿、自闭症儿童、智障儿都可以免费在这里得到早期康复训练
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
在太原市,有一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不仅承担着太原市残疾儿童免费早期康复训练的任务,还承担着对太原市各县、区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和社区服务指导的任务,它就是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目前,7岁以下聋儿、自闭症儿童、智障等残疾儿童都可以在这里接受免费早期康复训练。
据介绍,该中心自开办以来,共收训聋儿380余名,语训康复率达98%,现在训24名。中心相继被中国残联确定为“中国残联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中国残联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助听器验配机构”。2007年,太原市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十一五”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31个试点市之一,同年,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被确定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定点康复机构,截止到2011年12月,共收训孤独症儿童88名,目前在训29名。2009年,中心被中国残联认定为“中国残联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承担1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的训练任务;2010、2011年,又分别承担了1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的训练任务,同年被省残联认定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
2008年,太原市语言听力康复中心被确定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定点康复机构,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收训智障儿童56名,目前在训19名。2009年,中心被中国残联认定为“中国残联贫困智障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承担6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的训练任务;2009年,被省残联认定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贫困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
数字解读
太原市有20.5万残疾人
据太原市残联的统计,目前,太原市共有各类残疾人20.5593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7.7920万人,视力残疾人2.1176万人,听力残疾人4.3462万人,言语残疾人0.3845万人,精神残疾人1.1863万人,智力残疾人1.1554万人,综合残疾人3.5773万人。
今年,2400名贫困残疾人受益太原市政府康复救助项目
2008年以来,太原市政府每年将对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共救助贫困残疾人8105名,为418个社区、村(机构)配发了康复训练器材,救助资金达1142.78万元。今年,太原市政府康复救助项目救助贫困残疾人2400名,其中为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为50名贫困低视力学生配发电子助视器;为550名贫困盲人配发收音机;为5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轮椅;为4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凳式手杖;为15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腋杖;救助15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进行规范化康复训练;救助200名贫困残疾儿童进行规范化康复训练;为100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为118个社区、村(机构)配发康复训练器材。项目总金额439.95万元。
“长江新里程计划”5年培训残疾人1046名
今年,太原市通过多种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2000人,全年培训城镇和农村各类残疾人3000人。其中,“长江新里程计划”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在太原市实施5年来,共培训残疾人1046名,提供社会用工岗位956个,安置残疾人就业562人。
快来报名
你有哪些康复需求,快到社区来登记
“十二五”期间,太原市残联将加大“两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根据中残联以及省残联的要求,加大康复救助力度,力求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目标。历年来,省市两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残疾人康复救助力度,太原市政府连续4年将残疾人康复救助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政府开展的助残项目包括助视、助行、助听以及贫困精神病免费服药和住院等,同时开展了聋儿语言训练、孤独症儿童训练等康复救助项目。每年,这些项目的救助名额都会由上级残联或政府下拨到太原市残联,太原市残联再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各个区。各个区残联会根据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残疾人协调员入户调查的需求数字进行上报。随后政府将统一招标采购,集中发放到残疾人手中。
太原市残联的黄淑芝副理事长介绍说,为了扩大残疾人的康复覆盖面,太原市残联在每个社区、村委会设立了康复档案,包#p#分页标题#e#括需求档案和服务档案。有需求的残疾人也可以到社区报名,并提供相关的手续。各级残联将根据统计结果上报太原市残联,由太原市残联进行统一协调,对残疾人提供针对性康复服务。
太原20个专业免费对残疾人进行培训
12月5日,记者从太原市残联就业部了解到,目前,太原市残联共开展有20个针对残疾人的免费培训专业,包括盲人按摩、手机维修、厨师面食、糕点制作、服装裁剪、美容美发、艺术插花、家电维修、种植养殖、面塑雕刻、手工编织、网页设计、成功心理学、业务培训(文化课补习)、盲人电脑、书法绘画、风味小吃、摄影、手语培训、盲文培训。时间为1个月-2个月。
符合条件者的残疾人可以报名,包括太原市户口,有劳动能力,年龄要求男为16岁到50岁,女为16岁到45岁。每个残疾人每年只能接受一次免费培训。每个残疾人接受免费培训次数不得超过2次。原则上向当地培训基地推荐培训,并实行统一开班制度。
那么怎么报名呢?据介绍,报名者需本人持身份证、第二代《残疾人证》原件以及复印件两张,一寸照片一张,到培训科进行网上报名。经培训科网上审核,为符合免费培训条件的残疾学员出具《免费培训入学通知书》。学员持《免费培训入学通知单》到指定培训基地太原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报名,并等候参加统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