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家长学习心得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这是条件交换前,我和彬彬的对话。
这段时间彬彬的兴趣点是,每天吃完饭或散步回来后总是让我陪他蹦大笼球,我抓住他这一兴趣点,在训练中与他进行条件交换。
一、兴趣点的培养
每个阶段,孩子都有不同的兴趣点。
首先抓住孩子对某一件物品、玩具、喜欢的活动的兴趣点加以引导,先不与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只做孩子的玩伴,使他感到高兴愉快。
其次,建议兴趣的持久性,例如蹦大笼球。开始每天蹦20次、30次中断,使他感到很想蹦,找个理由“我累了,明天再玩”,逐步增加蹦的数量和时间,期间及时给予表扬夸张。
再次,具备了一定的时间5-10分钟,每次都让他感到高兴,把准备好的训练内容、物品等进行条件交换,每天由主动变被动,激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条件交换开始
蹦大笼球前,要他养成动手和语言表达的习惯,独立做好蹦前的准备,把垫子铺好,再把两个垫子放在大笼球两边,引导他语言表达,问他“准备好了吗?”让他回答“准备好了!”“你想干什么?”“我想蹦大笼球。”也可有意延长一会儿,培养等待能力,事先和家人配合号语言对话内容例如“你叫爷爷快点”,让他回答“爷爷快点,我准备好了。”以后在开始前,家长不做任何反应,等待他的语言反应。
三、蹦前条件交换
训练内容描红练习,经过前期兴趣的培养,刚开始可能不配合,条件是先写一个、两个逐步增加,在描红中要及时给予夸张表扬,“你写得真好!谁教你的?是不是苗苗/广勤?”等他能表达广勤或苗苗,那样他就会有兴趣和信心。
四、蹦的过程中进行条件交换
起初需要达到高潮时中断,先从简单的表演一个儿歌做起,逐步延伸,减少绷得数量,每蹦20下,做一次训练内容,在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教他学习,把个训老师教的内容加入进去,如“桌上什么没有了”、点读数字卡、数字卡的配对、听觉顺位、分辨颜色、表演儿歌等项内容。
我的感受在持续一个月的训练中,彬彬最大的进步,一是自信的建立,在课堂上只要老师让表演节目或做模仿动作,他就是第一个;二是点读数字卡1-10,无论指哪一个数字都能回答正确,并能进行数字的配对,现正在进行数字卡6的上面是1、4的下面是9的训练;三是听觉顺位,能顺位四位数字和五个字的句子,提高了听觉记忆能力;四是桌上摆放五种以上熟悉的物品,拿走一个,问桌子上什么没有了,能正确回答出物品名称;五是能表演《我的家》《春天来》《太阳当空照》等10多首儿歌,语音的清晰度和声音越来越好;六是能分辨出红、绿、黄、蓝、白、黑六种颜色。这些进步与老师的努力辅导是分不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