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运动的关系
(一)感知觉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分为:1、外部感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2、内部感觉,即本体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也叫运动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
平衡觉是指人对自己整个身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其变化的感觉。
内脏感觉是指人对身体的内脏器官的状况的感觉,比如饥饱的感觉、干渴的感觉等。
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为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是人以自己的身体为核心,对物体所处位置的认识;形状知觉能力是阅读以前的必要准备;深度知觉对人动作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分为:1、外部感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2、内部感觉,即本体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也叫运动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
平衡觉是指人对自己整个身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其变化的感觉。
内脏感觉是指人对身体的内脏器官的状况的感觉,比如饥饱的感觉、干渴的感觉等。
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为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是人以自己的身体为核心,对物体所处位置的认识;形状知觉能力是阅读以前的必要准备;深度知觉对人动作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运动,并非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指人通过神经系统控制,使自己的外部肌肉去完成某种动作的过程。人的运动表现为各种动作,因此常把“大运动”叫作“粗大动作”或“大肌肉活动”;精细运动则叫做“精细动作”或“小肌肉活动”。人有三种身体运动:1、身体(头、四肢、躯干)姿势的变化;2、身体的移动(爬、走、跑、跳);3、操作、摆弄物品的活动(玩积木、拼图、涂色、剪纸、画画、写字)。前两项为粗大运动,和手臂、腿部及身体的大肌肉群活动有关;后一项为精细运动,主要和手腕及手指的小肌肉群活动有关。
(三)感知与运动的关系
一般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总是把感知与运动并提。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围栏中婴儿通过多次尝试,拽动他跟前的毯子取到了毯子的另一端的洋娃娃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动作与感知、思维的关系,我们也正是通过观察儿童的动作来了解他的感知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比如我们观察到自闭症儿童握笔、写画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的空间知觉及本体感觉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