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儿童语言干预中的“视觉支持”策略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涉及到视觉能力的参与。“视觉支持”是根据这一认知加工特点而设计的干预策略。从种类上说,视觉支持工具包括视觉流程表、信息分享栏、组织图等。这些视觉工具既能够单独使用,又能够整合到相关的教育干预方案(如图片兑换沟通系统、结构化教学、社会故事方案)之中。视觉支持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语言干预策略。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语言干预视觉支持
分类号 B846
1 引言
语言缺陷,历来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缺陷领域。从行为表现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着语义一语用问题。语义理解上,尽管一些自闭症谱系患者一般能够掌握正常乃至异常多的词汇量,也能够理解单个的词汇和概念,但他们仍然面临一些障碍:不能够利用语义信息来促进单词系列的回忆效果;倾向于利用语法策略,而不是语义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不能够根据语义情境来解释单词;当要求列举某些类别(如动物)的例子时,提供的例子更加远离原型(如虎猫、刺猬,而不是狗、猫)。在语言运用上,自闭症谱系儿童常表现出鹦鹉学舌,代词颠倒,词不达意,不知如何开启话题、轮流对话、维持和结束谈话,不了解说话的意图、技能和前提,不懂得说话对象、表述内容和沟通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如何针对这类儿童的语言理解问题和语言运用问题开展有效的教育干预,是摆在广大教师、家长和研究人员面前的严峻挑战。
“视觉支持”策略是当前被国外教育领域广泛证明的一种有效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语言干预策略。所谓视觉支持,是指综合利用运用各种视觉工具(包括图片、表格、实物、符号等)来帮助儿童紧跟日常活动,理解时间顺序,了解环境特点等的一种体系。已有研究表明,视觉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自闭症谱系儿童词汇的数量、主动性言语表达次数、被动性言语表达次数等。除了语言能力外,视觉支持策略还能有效地减少自闭症谱系儿童的各类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主张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干预中全面渗入视觉支持策略。
2 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证据
为什么要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干预中使用视觉支持策略?这涉及到对于自闭症谱系儿童这一障碍群体语言特质的认识。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发展性障碍,至今原因未明。然而,经过多年广泛的研究,人们对于这一障碍群体还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语言领域,一个可能成立的假设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中需要借助于视觉能力。
2.1 临床观察证据
临床的行为观察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常被描述为“视觉思维者”或“视觉思考者”。著名的高功能自闭症谱系成人患者坦普尔(Temple Gmndin),是一位专业的畜牧农具设计师。她在伊利诺大学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而后担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动物学系的助理教授。坦普尔在她的一本自传性书籍——《用图片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中对自己的语言和思维特点进行了总结:
“单词对于我而言就像第二语言。我把口语和书面语都翻译成彩色电影。我的头脑里就像在放映一部有声音的录像。别人跟我说话时,他的话立刻被翻译成图片。一般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而我是用视觉形象来思考。……例如,我对‘狗’这一概念的理解便是基于我所知道的每一只狗的具体形象。在我看来,‘狗’这个词就等同于我所看到各种狗的系列。而且,这个概念还会不断地扩充,因为我会把新的狗的样例不断地放进去……我的记忆总是以严格的图像顺序出现,我看到的图像总是具体的,没有一个一般化的概念。”
“渐渐长大之后,我开始学习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我能够理解的图片。例如,我能够看见‘和平’和‘诚实’。我把‘和平’用鸽子代表,一只印度的和平鸽。诚实就意味着在法庭里把手放在《圣经》之上,而电视中一则归还钱包的报道也为‘诚实’行为提供了图片符号。”
“阅读时,我常常把书面词汇翻译成彩色电影,或者我简单地将书页的影像‘拍摄’下来存在大脑中。当我回顾材料,我便能在脑海中看见这些书页的形象。然后我能够像录音机一样复述出书页上的这些文字,就像电影《雨人》中的天才般的自闭症患者雷蒙德(Ryamond),能够使用简单的策略记忆电话本、地图和其他信息。他一定是简单地把电话本‘拍成照片’存储在大脑。当想要寻找一定的数字,只要浏览大脑中的电话本就可以了。”
坦普尔的这些描述揭示了她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视觉性思维。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生动地阐述了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在语言理解中对于视觉形象的依赖,同时介绍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运作方式。这些经验性的描述是体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加工中存在视觉偏好的重要证据。与此相一致,临床的教育实践人员也发现,他们在教育干预中越是利用视觉工具,自闭症儿童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视觉工具是补偿自闭症注意、听觉加工、顺序#p#分页标题#e#和组织方面困难的有效工具”。
2.2 基础研究证据
近年来,针对自闭症个体语言缺陷的基础研究相继展开。这些设计严密的实证研究部分证实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理解中对于低水平的知觉能力,尤其是对视觉能力的过度依赖。日本东京大学的Toichi和Kamio等在研究中发现,图形和语词都能够促使自闭症成人的语义理解,但图形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强(控制组则呈现出语词的优势)。另一项研究中,Toichi等(2001)发现自闭症成人的语词理解能力与非口语智商存在着显著相关(而控制组的语词理解能力与口语智商显著相关),与瑞文图形测验的相关系数可达0.59(而控制组为0.15),表明自闭症成人虽能够像正常人那样理解基本的词汇,却更可能依赖于较低水平的知觉能力。由于这种较浅层的加工策略往往机械而缺乏灵活性,可能导致自闭症个体难以完成复杂句子和篇章的理解。
以上假设得到了一些脑功能成像研究的支持。Gaffrey等研究者为10名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安排了语义判断任务(如判断“锤子”是否是“工具”)和知觉判断任务(如判断某个单词中是否有字母“k”)。在随后的脑激活模式上,控制组在语义判断任务中出现左前额回(1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BA44和BA45)的大量激活,而自闭症组在这些区域的激活明显较少,相反,他们在双侧视觉中枢(extra-triate visual codex bilaterally,BAl8和BAl9)表现出明显更多的激活。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知觉成分(可能是视觉想象)在自闭症个体的语义判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Kana等在一项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中探查了13名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在加工“高表象句子”(如“数字8在旋转90度后看起来像一副眼镜”)和“低表象句子”(如“加、减、乘都是数学技能”)时的脑激活状况。结果发现,在低表象句子任务下,自闭症组在与视觉表象有关的顶叶和枕叶出现显著更多的激活,这意味着他们更加依赖视觉来达成语言理解。这些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了自闭症成人在语言理解中倾向于利用低层次知觉信息,而不是深层次语词编码策略的神经机制。
此外,近期的自闭症个体生理结构研究也间接支持了以上假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ric Courchesne经过系统的研究发现,自闭症个体在生命早期存在脑的过度生长现象。Courchesne还指出这种过度生长对自闭症个体的多个脑区造成了损害,解剖上唯一正常的是较早形成的视觉脑区以及脑后部区域。就那些受损的脑区来说,主要的症状是脑区内部出现短距白质联结过度(以额叶内部的过度联结最为严重),而脑区之间出现长距自质联结不足的现象,这便是时下颇具影响力的脑神经联结异常假设。由于复杂的语言任务常涉及多个脑区,尤其是涉及额叶(布罗卡区)和颞叶(威尔尼克区)的协同工作,自闭症个体常在复杂的语言任务上表现出失利并不足为奇。然而,由于视觉功能区域没有了高级脑区的长距监控,这一区域的功能反而得到了强化,信息常常得到异常强烈而持久的加工。这就可能为这一区域代偿其他脑区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实际的教育应用
视觉支持策略应该如何落实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干预的教育实践之中?从已有的语言干预实践来看,图片、流程图、实物、符号等视觉工具的使用是最主要的途径。这些视觉工具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整合到其他干预方案之中。
3.1 视觉支持策略的种类
视觉支持的工具种类很多,看上去很相似,但是它们的功能却有所不同。
3.1.1 视觉流程表(Visual Schudules)
视觉流程表能够用于协助计划一段时间内(上午、下午、一天或一周)要从事的活动,如图。视觉流程表把抽象的概念以清晰、稳定而具体的形式加以呈现,能够有效地增进儿童对于活动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预期并降低焦虑。根据儿童的理解程度,流程表上呈现的视觉支持物可以从实物(整个实物、缩小的实物、部分实物)到相对应的照片,再到图片符号(如简笔画)。此外,还可以根据儿童的能力水平来确定时间表的长度和活动的数量。
3.1.2 信息分享表(Information Shares)
自闭症谱系儿童常常不能够说出自己在家里或学校里做了些什么,这可能有几个原因:(1)不能够回忆一天的活动;(2)不能够理解活动;(3)不能够组织思想。这时,信息分享栏能够较好地帮助他们。例如,图2就是关于“今天我做了什么”的一个信息分享栏。这个视觉支持工具能够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分享和及时沟通。
3.1.3 组织图(Checklists/Organizers)
这种视觉支持工具可以用来呈现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步骤,从而促进自闭症谱系儿童对于活动概念的准确理解。图3呈现了“洗手”活动的步骤。通过这一组织图,儿童能够更好地了解“洗手”这一概念,也更容易正确地完成该活动。
3.1.4 行为支持图表(Visual Behavior Supports)
行为支持图表规定了行为的相关原则,以及不遵从这些原则的后果。它能促进儿童对于社会情境的意识和理解。如图5119]提示的是儿童在与朋友谈话时应该掌握的技巧,而图4示范的则是“分享”#p#分页标题#e#的原则。
最近的研究表明,以上视觉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能力。例如,Rubina和Meeta等发现,语言干预方案中使用视觉支持策略,能够有效提高5~11岁自闭症儿童视线接触、共同注意和符号使用等交流能力,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的发展。Sara和Richard等也发现视觉支持策略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2名自闭症儿童(5岁和7岁)的主动性语言表达数量,并减少他们的重复性语言数量。
3.2 强调视觉支持的几种干预方案
以上各种视觉支持策略除了可以单独使用外,还能够整合到一些干预方案之中。当前取得较好干预效果、较有前景的语言干预方案大多强调了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视觉优势的运用。
3.2.1 图片兑换交流系统
图片兑换交流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最早由美国的Bondy和Fmnst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专门设计的,该系统强调的是为没有口语或只有有限口语的自闭症谱系儿童提供有效的图片辅助和补充,从而促使儿童自发地发起交流;在儿童具备基本的交流意愿和交流技能后,再为儿童提供与图片相一致的口语示范,从而促进他们口语的发展。图片兑换交流系统的训练分成六个阶段。
(1)教儿童用图卡来交换一个想要的物品或活动。具体目标是:一旦看到很喜欢的实物或活动,儿童就会拿起相对应的图片,并且走到交往伙伴面前,把图片交到交往伙伴的手里。
(2)教儿童从交流板(交流书)上取下他想要的物品或活动的图片。具体目标是:儿童会走到他/她的交流板(交流书)旁,拿下图片,走到交流伙伴面前,并把图片交到伙伴的手里。
(3)儿童学会区别不同的图片。当儿童喜欢的物品或活动的图片与其他图片并列在一起时,教儿童选出他/她喜欢的图片。具体目标是,儿童走到交流板(交流书)旁,从一系列的图片中选出合适的图片,然后走向交流伙伴并且给他图片,从而得到想要的东西或活动。
(4)教儿童以“我想要——”的字词卡片造句:具体目标是:儿童走到交流书旁,从中选出一个表示“我想要”的图片,把它放在一张纸卡左边,同时儿童还要选出想要的东西的图片,把它放在这张纸卡的右边。然后,儿童把包含了两张图片的纸卡交给交流伙伴,并得到想要的物品或活动。伴随着这一阶段的展开,儿童能够使用多个词组来要求得到想要的东西。
(5)儿童能够自发地要求得到各种物品或活动,并且能够回答“你想要什么”这一问题。
(6)儿童把交流功能拓展到描述和表达情感、喜欢、不喜欢等情况。
图片兑换交流系统是一个简单而方便的语言干预方案,它并不需要复杂的教材或精深的技巧。儿童只需将所要对象的图片交给交流伙伴,便能取得该对象。图片兑换交流系统以儿童喜好的物品或活动诱发交流行为的目标,充分利用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能力。这一训练系统能够减少自闭症儿童发脾气和其他问题行为,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够促使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Bondy等报告59%的自闭倾向儿童在实施PECS干预后一年开始使用口语进行交流。
3.2.2 自闭症与其他交流障碍儿童干预与教育方案
TEACCH方案(Treatment and Education 0f Autistic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又称结构化教学方案,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针宰员罩⑵紫蹈鎏宓挠攀魄??视觉学习)而发展出的一套教育方案,于1972年在北卡罗来纳州全面推广。经过TEACCH训练的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中有47%可回归社会,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案。
具体地说,TEACCH方案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物理环境结构化:不同活动区域的间隔分明,各个活动区域有固定而不同的活动型态,如一般家庭的厨房或盥洗室等房间的功能,方便儿童的辨认;(2)作息时间结构化:是指安排作息卡,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活动图卡或字卡表示不同的活动,以此让儿童能够预知活动内容与程序并据此进行活动;(3)工作制度化:是根据儿童的能力,采用工作分析方法将活动分解成至少三个小步骤,并将每个步骤制成一张工作流程图(字)卡,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的方式呈现于桌上或挂在墙上,按部就班完成每个小步骤;(4)视觉结构化:指的是利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优势,使教材教具清晰分明(视觉澄清化)、有组织(视觉组织化),或运用上述的作息或工作流程图/字(视觉指导),从而达到教材的结构化。
可以看出,TEACCH方案的整体设计强调发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优势,强调对实物、模型、照片、图画、线图、文字、符号等视觉工具的充分运用。这些视觉工具的功能包括视觉澄清、视觉组织和视觉指导,而运用的场景则非常广泛,如活动区的设立、时间表、工作顺序的建立等。可以说,视觉提示是TEACCH方案的必要要素,也是保证其产生良好干预效果的重要前提。
3.2.3 社会故事方案
社会故事方案(Social Stories)也是一种强调适当使用视觉支持策#p#分页标题#e#略来提高自闭症谱系个体社会、语言能力的教育干预方案。该方案在90年代由美国的Carol Gray等发展出来,目标是促进自闭症谱系儿童理解社会情境,并对社会情境做出正确的反应。社会故事方案首先要确定儿童的困难情境(如排队、聚会),之后要根据对儿童困难情境的分析撰写社会故事。社会故事描述特定情境中人们的所想、所感;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重要的社会线索及其意义;以及描述应该做什么、说什么。一般来说,社会故事是针对儿童的特定情境而撰写,所使用的词汇要与儿童的特定发展水平相适应。值得强调的是,社会故事在编制时要求配置相应的视觉材料,一般通过图画来呈现故事内容。之后,干预者定期地向自闭症谱系儿童讲社会故事并示范所期望的语言和行为。目前,有关这一干预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证据,但是专业人员和家长对社会故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反映良好。
4 总结
语言干预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性课题。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视觉能力的参与。“视觉支持”是根据这种认知加工特点而设计的干预策略。从种类上说,这类策略包括视觉流程表、信息分享栏、组织图、视觉性行为支持图表等。这些策略既能够单独使用,还能够有效整合到相关的干预方案之中。视觉支持策略操作起来简便易用,却能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