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学习特质谈注意力的集中(二)
注意力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幼儿注意力受下列因素影响:
年龄:年龄越小的幼儿,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越短,亦容易受新刺激影响而移转。
兴趣:许多父母常说:「要孩子看书、做功课,他总是很痛苦、坐不住,但一看电视、打电动或玩玩具,就可连坐数小时不动」。可见孩子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我们成人不也明显受此一因素影响。
环境:我们都了解,当写东西或思考一件事时,需要在较少干扰的环境中进行;相同的,要幼儿在一个吵杂的环境,或有许多足以吸引他分心的事物旁做一件须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是较难的。
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特质是需要藉操作、探索方式来学习,所以许多孩子在学校或家里总是东摸摸、西弄弄的,东西拿起来就咬一咬、丢一丢、拆一拆。幼儿多是「超级行动派」,而非凡事「停看听」,所以也容易予人「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的错觉。
认知与理解能力: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台上讲得枯噪乏味,又让人听不懂;台下不是低头睡觉、窃窃私语,就是传纸条或离席。这不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写照吗?
相同的,幼儿在教室里听不懂老师的课程内容,也会影响他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所以,许多学习较困难的孩子,经常被冠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封号,殊不知「学习困难」与「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互为因果的。
脑功能与生理的稳定:许多有癫痫或脑伤的小孩,较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身体病弱或发展迟缓的孩子,也多合并「注意力涣散」的情形。
时间:时间越久则越不易集中注意力,这也就是为何上课应有下课时间;长时间工作中间应稍作休息。幼儿在学校一天的学习与灌输下,回家要能立刻集中注意力来作功课,其实是很难的。
动静皆宜的学习引导
试想:要完成一题「把相同的水果连起来」的题目,孩子至少应具备静坐、握笔、画直线、画斜线、理解题意等能力,且须有「相同」的认知概念及正常的视觉。而这样一个题目,事实上是在让孩子练习「同物配对」的概念,倘若孩子无法握笔、无法画线,可能就无法完成此一题目,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懂同物配对的概念。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要孩子习得此一概念,同样可藉由「把相同的东西收起来」、「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个盘子」等动态且实际的方式来完成,比一成不变地要孩子坐下来写游戏簿要有趣多了!
所以,孩子不爱静坐学习,许多父母或老师就显得忧心忡忡,其实是不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受先天气质影响。有些天生活泼外向,有些内向畏缩;有些爱动手,有些却只作壁上观。「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就是一个人动静皆宜的最好形容。
对于教学活动的引导,我们特别需要考虑孩子学习特质的差异,提供动静皆宜的教学活动,而非齐头式地要求所有孩子均要「坐下来学」。
在引导孩子的互动与学习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学习引导应可动可静
特别是对较坐不住的孩子,应多给予动态的学习方式。如:目标是认识交通工具,可以用圈选方式(静态);用宾果游戏把交通工具图卡贴上(静态);也可以来个「寻宝大赛」(动态)。
同样的,要建立配对概念,可以连连看、排排看,也可以来个「大搬家」。其实,教学目标不变,教学方式却是可以有许多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