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与训练(七)
六、建构支持性、结构化的?习情境
呼应于对家庭、学校环境的冲击与不良互动关系又强化其适应障碍恶性循环等现象,对于过动儿及社会环境的介入及支持,亟值重视。归纳学者的意见,帮助过动儿,应注意以下的教育原则与策略,并根据过动行为主要的特性之处理原则整理如表2-2-1。
表 2-2-1 儿童分心过动行为的处理原则
行为特性 | 处理原则 |
分心行为 |
一般性策略: 结构性安排: |
过动行为 |
一般性策略: 结构性安排: |
行为抑制力不足 |
一般性策略: 结构性安排: |
1.父母及教师应了解过动儿的行为,接受事实,调整期望,增加亲师及父母的挫折忍受度。
2.建立一个积极正向和鼓励的环境,为过动儿创造可能成功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师生关系与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彼此接纳、倾听、仔细发现过动儿的优点,帮助他们适当的发挥潜能。
3.订定简明易行的班级管理规则或管教,并澈底执行:如订定教室规则、违反规则的处理方法,并落实规则的一致性。配合使用行为改变技术,适当的增强,善于鼓励,避免体罚,给予温和和肯定的行为训练,有系统地安排训练以增进过动儿的顺从行为,及促进注意力。
4.规律、结构化、适配性的的学习情境:
(1)改善物理设施,突显的教学刺激。,课桌上的教材教具愈少愈好,减少额外的视觉、听觉刺激。
(2)规律化的环境:视学生分心程度而定出规律化所需的程度,产生安全的凭藉,促进学习。诸如:避免带他到太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使他先从小场合适应做起。
(3)亲近感原则:较小的工作区,避免因环境的空旷而分心。
(4)结构化教室环境与作息:告知及维持教室常规与作息,并实施高度指导性的管理。如在家中也要安排规律的居家生活,定时作息,以培养其规律性。
(5)对于环境、作息变动的准备:临时改变每日惯例活动时,教师要事前跟儿童详细说明,以预先给予清楚明确的期望,但是不要太早预告,以免引起儿童焦虑与疑惑。
5.有效能的教学与学习历程
(1)确定学习前的进入准备状态:学习或课程开始之前,要先让学生专心。
(2)教学时简明有效的口语表达:教师说话时注意长度、用句,以达成有效的沟通。必要时教师可经由扩音系统对儿童传达指令。
(3)善用教材教法、鲜明的教学刺激,趋近性控制法:师生均要穿朴素的衣服,以文字及图画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并运用生动具趣味性的活动以引发学习兴趣。慎选听觉训练教材,不宜有背景音乐、故事或语言,只有明确节奏的录音带或唱片。
(4)给予提示:随时提醒学生,该做的工作。必要时,坐在儿童的背后,适时用手碰触儿童,加以提示,以协助其有效学习;或是采用录音带指令训练法,以定时器设定做功课的时间。
(5)安排适当的体能活动或课程,但宜注意不宜过度:因过动儿在精疲力竭时更不会控制自己,过动行为反而变本加厉;过分刺激的活动,会使过动行为愈发不可控制。
七、结语
综合前述过动儿的治疗或训练有以下特色及趋势:重视以生物-心理(行为)-社会模式作为介入系统,鼓励多元的混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兼顾生理因素控制、适切行为的建立、正向支持环境与之建构。诸如:药物结合行为治疗、或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策略的模式,以兼顾生理因素的控制与适切行为模式的建立,达成较佳的治疗效果。对于过动儿的教育训练方面,有以下重点与特色: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成为主流、透过直接教导或同侪的资源实施社会学习课程与训练、以及教导家长及教师对过动儿有正确的认识,如此综合教育与心理理论的发现与应用,以共同建构规律、结构化、适配性的学习及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