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与孤独抗争的母亲们
昨天仅有三十分钟的时间,太短了。不是课太短,是我有很多话,都没有时间跟你们聊。憋在心里,总感觉不是很好。说我是自讨苦吃也好,爱卖弄也罢,我就一个心愿:为了孩子们!
本应该在三八妇女节来讲这样的话题,速度放慢,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深刻,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待。“心疼妈妈”,一个敏感的话题。我记得中学时读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中学要毕业的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她发现了十几年来都不知道的事情:父亲的脚底是一层很厚的老茧,并且有很多裂纹,孩子平生以来有了第一次感动:知道了父亲的付出,感激父亲。正是这篇文章,也感动了我。
活蹦乱跳的孩子是这样,十几年的时间才知道要心疼自己的父亲,而我们的孩子呢??从生下来,几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我们的母亲---好多母亲都是一个人背井离乡,孤独地带着孤独的孩子,在与孤独做着艰苦的抗争。在这里,允许我对所有孤独的母亲说:你们永远伟大!!
但是,我们的付出有收获吗?几年如一日的付出啊,我们的收获,我们的欣慰在那里?难道就是孩子会叫一声要求之下的妈妈?会认识这是苹果,那是橘子?不是的,再多的技能,再多的本领,如果不去正确教育,孩子可能一生都不知道我的妈妈也会饿,妈妈也需要吃饭;妈妈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妈妈也会生病不舒服,妈妈也需要别人来照顾;妈妈也是冬天会冷,要穿棉衣服;下雨了,妈妈也需要打雨伞;夏天妈妈也会很热,也需要阴凉;妈妈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需要我来安慰......
我说过了,不教孩子是不懂,更不会主动去做。要等待孩子主动跟妈妈说句心里话,谈点悄悄私人话题,这可能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或许好多妈妈一辈子都等不到。但是,我们的付出就真的那么难有欣慰吗?不是,我说过,我们的孩子可以不说,但孩子是会做到的,一定能做到。但是需要教育,需要时间。但你需要时经常请孩子(主动要求孩子)帮忙端一杯水,披一件衣服,盖好被子,从超市选一件你喜欢吃的食物......也许,在若干时间后的一天,当你真的咳嗽的时候,孩子可能仍然没有表情,但他帮你端上了一杯水,帮你披上了一件衣服,从超市买回了你喜欢吃的东西,帮你......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难道只是感谢孩子??不,应该是激动,我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付出啊,该感到欣慰了。
当我们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该开始这些教育。这些教育方式从心理学上讲是观点采择能力,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一种摆脱孩子个人中心化的思维训练。一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在与自我中心化做着斗争,开始进入摆脱自我中心化的新阶段,通俗一点,就是孩子开始懂事了。比如跟同龄小朋友共享一个玩具,在共享玩具中逐渐建立起一些规则,是一起玩还是轮流玩,有时规则掌握不好就会搞得你哭我闹,在一次次的反复实践中,他们终于学会了该怎样处理好玩具和人的关系,谁的玩具能玩,谁的玩具不能玩;自己的玩具给谁玩,不给谁玩,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对客体,对人与物的关系,对人与人的关系的初步认知。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被绊住了,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孩子的思维就不前进了,摆脱不了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就不会知道我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不会理解一件事情会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也就是孩子总是一条筋走到底,不管结果是否有危险。别人的所有解释对孩子来说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心里的一种顽固的个人想法促使孩子必须怎样做,不这样做就不行,就会发脾气,并且有的孩子如果没有去做完他想的事可能会好长一段时间转不过弯来。等孩子下一次碰到同样的事情或者是类似的事情,他还是会像上次一样做。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妈妈可以通过武力或者‘利益诱导’把孩子镇压下去,当我们的孩子长大的时候呢??有的家里准备海绵垫子,准备绳索,以备万一。更有的妈妈付出了自己的十几年,二十几年,却沦落到经常被无辜挨打的地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所以,从小,不管孩子能否表达清楚,我们要练得是孩子思维方式。也就是普通孩子走入懂事的一个必经之关口:摆脱认知中心化(客体中心化和自我认知中心化)。当我们有某种需要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请孩子帮忙;当我们生病了请孩子来照顾;当去超市的时候,请孩子帮忙挑选妈妈喜欢的东西;当我们累了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请孩子捶捶背,揉揉胳膊揉揉腿;当下雨的时候,请孩子帮忙给妈妈打雨伞;当天冷的时候,请孩子帮忙给妈妈找一件棉衣披上......当孩子喜欢吃棒棒糖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吃;当坐在桌子边吃饭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不但喜欢吃鱼头,妈妈也喜欢吃鱼肉,请孩子给妈妈夹妈妈喜欢吃的菜;当去菜市场的时候,请孩子帮忙挑选新鲜的菜,请孩子帮忙拎着买好的菜,告诉孩子今天我们吃什么菜,丢了就吃不上菜了......
其实,这些,我们都有条件有机会来做到的,而且是不用花钱的课堂,更是我们以后享受激动,体验欣慰的必修课。#p#分页标题#e#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