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与训练
宝宝动作的发育过程,是从整体的、粗大的动作到分化的、特殊的精细动作。其中精细动作发育对宝宝的智力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如抓放、手指对捏、模仿画画、剪贴、折叠、书写等等。
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因而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健全发展,可以使宝宝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宝宝以后吃饭、握笔写字、使用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
1~4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1个月:宝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个月: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训练方法
1个月:建议您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经常刺激宝宝手心,促进抓握反射;让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帮助宝宝玩手,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3个月: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摆几种能吸引宝宝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让他练习主动抓握。玩具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如果宝宝抓不准,可以帮他把玩具移到准确的方位;一人抱着宝宝,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约1米远处逗他,看宝宝是否会伸手去拿,如果宝宝不伸手,则引导他去触摸、摆弄这些玩具,为以后的伸手抓握训练打下基础。
5~8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手眼协调的时期。手眼协调的建立有利于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能看清物体,准确分辩物体的空间位置,这是手眼协调的基础。
·学习手的动作,两手反复张开合拢。
·通过手、嘴和眼来学习物体的特征。
5个月:宝宝能够每只手各抓住一样东西。
6个月:宝宝能学会如何在双手间交换物体。
6个月后:动作更加灵活,兴趣从自身的动作转移到了动作对象的特征。宝宝不再抱着自己的手或脚咬,而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出现扔东西、撕、咬、抓等行为,如撕纸、扔玩具、咬玩具等;还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取东西。
训练方法
5个月: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6个月:教宝宝撕纸,培养他的手眼协调,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有意连续向某只手传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复练习,学会“倒手”;继续训练宝宝够取小物体,物体从大到小,从近到远。
6个月后:如果宝宝扔玩具,你可以拾起#p#分页标题#e#来给他继续玩,让他积极地探索;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击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9~12月精细动作发育
9个月:精细动作进一步复杂化,最大的进步是宝宝能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黄豆、花生米等,这种对捏的动作难度很高,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10个月:宝宝拇指、食指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学会了自己松手放下东西,能主动放弃手中现有的东西,选择其他物品玩。
11~12个月:宝宝能够把小球放入盒子中,并能拿笔涂鸦,几页几页地翻开书本。
手 部 精 细 训练
手信息的器官,动手是动脑的过程;动手促进大脑的思考;手指可以刺激大脑运动中枢,使神经细胞的功能得到迅速发展。我中心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促进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是他们“手巧心灵”、思维活跃。
主要课程:
1、按颜色分珠、捡豆子等
2、舀乒乓球、珠子、豆子等
3、单、双手拧螺丝,夹豆子,夹小星星等
4、串珠子,穿图形,穿小棒等
5、插棒,套珠,按图案插图形等
6、DIY在插板上穿图案
7、点连直线、曲线、简单图形,风景画等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指南
孩子注意力集中吗?
孩子必须意识到他们正在做什么并且看着自己的双手。对孩子们来说,把注意力投入到他们正在做的活动当中并集中精神去做也是同样重要的。然而,那些对周围事物刺激过于敏感的孩子,是无法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手头的活动上的。他们很容易就受到干扰,开始不留意自己的手部的动作,他们会停下手头动作,从而无法完成任务。往往使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尽管重复地教了无数遍,可他们总是做不好,最后他们会夫去自信心。
你是否充分理解了孩子的行为的内在含义?
当我们仅仅把焦点放在孩子的笨拙或失败上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对他们进行负面的评价,我们觉得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改善。然而,假如我们考虑那些会导致他们手指笨拙的原因,以及他们能力的极限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常常失败的真正原因了。
你是否有意识到增强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当屡屡夫败的时候,这些手指笨拙的孩子便失去了自信心。于是,他们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或者会变得极其紧张和产生抵触、情绪。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估,而且每一评估的难度要与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相吻合,难度太大的评估内容只会让孩子产生失败的挫折体验,并不能让孩子在知觉运动中产生良好的经验感受和收益。当孩子能够运用双手的时候,尽管他们所能做的事情和所取得的进步是很微小的,也要表扬和鼓励他们。这些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家庭训练
精细动作是手和手指的探索,抓握和操作物体的能力。手是智慧的前哨,心灵则会手巧,因此,可以通过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发展状况来初步测评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是否正常,同时也通过手部的技能训练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首先是手部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力量训练。在手腕力量训练中有握、舀、敲、拍手等。通过悬吊的玩具吸引儿童练习拍打、抓握;舀球、舀豆子、舀大米等;积木对敲、打鼓、钉钉子;随着儿歌节奏作上下、左右、前后、对拍、交叉拍手。手指力量训练包括扣、戳、拔、插、按等。利用贴有纸的冰块模板,让宝宝戳破面纸,寻找藏匿其中的“宝”(彩色铃铛),利用桌面游戏中的区慕洁积木玩具等,引导儿童“盖楼房、拆楼房”,#p#分页标题#e#利用板桩引导儿童插上、拔下,锻炼手指的力量。
其次是灵活性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灵活性训练。训练手腕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拍、倒、抖、泼、摇、搅、手转花等。可以让每一个儿童自带一个皮球放在教室,下课时让学生充分地练习拍球,既增加了课间活动的乐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训练手指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捏、撕、拧、按、拨、抓等。
最后是稳定性训练,主要包括手腕和手指稳定性训练。如搭积木、积木排队、多米诺骨牌等。让儿童学会用手去控制物体的稳定。
此外,还要训练智障儿童的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双手协调性的训练和手眼协调性的训练。如常用的串珠、穿线板、滚球、套环、插锁眼等。
手是人体第二大脑,前面的内容是我多年从事早期教育的部分总结,以配合象自闭、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因为自闭、智力障碍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精细动作动作训练方法介绍
一 蒙氏教育的理念 :
1、关于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于意大利,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2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名女医学博士。但由于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大学里担任助理医师。正象中国古语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个机会让她接触到了智障儿童,并开始潜心研究关于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蒙台梭利针对这些孩子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通过两年的训练,这些孩子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并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举办的考试。1907年蒙台梭利开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她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为儿童和人类精神的复兴奉献了一生。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册,教育人类学,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书。
2 、理论部分
在蒙氏教育理论中提出,发展智力需要通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因为她发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乱抓,乱摸,找寻可以让双手操做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蒙氏教育中将所进行的活动称之为工作。目的是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并体验独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的完成一件工作。同时也借着肢体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同时得到发展。
这与大人们的工作恰恰相反,大人工作是为了满足目前社会所需,目前生活所需,是为了维持生命。而孩子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完成自我。所以那怕是孩子专心的在玩泥巴,您看到之后都应该高兴。虽然他的手上脸上衣服上都弄脏了,而且捏的东西也看不出有什么名堂。但是他却在专心的用头脑想、用手眼和着泥巴忙碌,也许正在学妈妈做包子、面条,也许在建楼房。或许刚开始他想捏一匹马,可是怎么看也只象一团烂泥巴。那是因为他眼、脑和小肌肉的发展不能完全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似乎捏的有些象马了。这表示他的手脑对于捏握这件事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
对于孩子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做了预备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出来,通过手部精细活动的练习,进行积累,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不但具有握笔描画的力量而且可以掌握日常的生活技能,所以蒙台梭利称”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动作练习具有发展智力的目的”
二 精细活动之内容:
够、戳、勾、握、捏取、拧物、串珠、搭积木、扣扣、用剪刀、握笔、画线、插棍、撕纸、折纸等,完成简单小制作(做项链、作画、拧绳、打扣节等)
三 方法:工作分析法、自由玩#p#分页标题#e#耍(捏泥、堆沙、玩水等)
四 方式:个训、家庭训练、团体完成一件成品
五 具体操作
(一) 物品准备原则:
1. 须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如大小高矮轻重。
2. 须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二) 操作:
1 五指抓、三指抓
2 两指捏、一指按
3 舀、
4 倒豆、倒水
5 捞珠子、夹弹力珠或乒乓球
6 拧螺丝、捣碎
7 削皮、切
8 剪、贴
9 折、
10 打泡泡
1 五指抓:
(1)教具构成:托盘一个、大小相同的碗两个、适量红豆
(2)教育目的:
a直接目的:手眼协调、肌肉力量、专著力
b间接目的:对声音的敏感性
(3)注意事项:a工作时掉落在外面的豆子要捡回碗中。
b放时对准右碗的中心点。
2 三指抓:
备注:同五指抓的程序,只是将右手五指抓改成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
的动作。
3 两指捏
(1) 教具准备:小瓷盘一个、牙签桶一个、牙签适量
(2) 教育目的:同上
将左侧瓷盘中的牙签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起,竖直放入右侧的牙签桶中。
重复捏的活动,直至将左侧瓷盘中的牙签全部捏至右侧的牙签桶中。
(3) 延伸与变化:牙签桶盖上洞的大小、多少。
(4) 注意事项:开始操作时可将牙签的尖剪掉,以防扎伤。
4 一指按
(1) 教具构成:托盘一个、盛长图钉的小碟一个、泡沫板一块
(2) 教育目的:肌肉力量的调整、专著力、配对、有序排列
(3) 操作方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从小碟中取一枚长图钉,左手扶泡沫板,右手 图钉插入泡沫板中,用右手大拇指将图钉按实。
取图钉重复上述工作程序,直至将小碟中的图钉全部插按至泡沫板上。
(4) 变化与延伸:
a有序排列,如:一黄一红一绿一蓝,一黄两红一绿一蓝,一黄三红一绿一蓝。
b在泡沫上画上卡通等图案,沿轮廓排序。
c在动物垫的周边按图钉。
d加一把带撬起功能的小铁锤,能将图钉撬起。
5 舀
(1) 教具构成:中等适量的珠子、碗两个、托盘一个、勺子一把
(2) 教育目的:手眼协调、手部肌肉运动的调整
(3) 操作方法:
用小勺将左侧小碗中的舀至右侧小碗中。
重复上述工作程序,直至将左侧小碗中的珠子全部舀至右侧小碗中
(4) 变化与延伸:a舀米(大米、小米等)、小细管
b舀珠子、扣子
c舀小球
d用烟袋锅式勺子舀木珠
(5) 注意事项:逐渐增加难度
6 倒豆
(1) 教具构成:托盘一个、有把有口同等大的玻璃杯两个、豆子若干(装在右侧的杯子中。
(2) 教育目的:动作的顺序性、双手协调
(3) 操作方法:
有豆的杯子放在右手侧,右手拿杯子的把,左手护杯,将豆子倒入左侧的杯中。
(4) 变化与延伸:a 倒鸟饲料、色砂。
b 分米。
c 由大的颗粒逐渐过度到小的颗粒,使倾倒的工作更精确。
(5) 注意事项:使用细颗粒或粉状物工作时,要预先准备好桌上用的小扫帚和小畚箕。
7 倒水
(1) 教具构成:托盘一个、透明小壶一个两个、小抹布一块、海绵一块。
(2) 教育目的:a直接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用手灵
巧的倒水。
b间接目的:独立心、专著力。
(3) 操作方法:#p#分页标题#e#
在一个壶中倒入三分之二有颜色的水,放在托盘的右侧。
示范方法:右手握住小壶把手轻轻端起,将壶口移至空杯子的上方中央。稍稍离开以免两壶发生碰撞,慢慢倾倒出里面的水。倒完最后一滴后,左手拿海绵从壶口外侧由下向上擦干。把空壶放在桌子上,装了水的小壶移至托盘右侧。把空壶放回托盘里。重复上述工作程序倒水。倒完后,将溅到桌子上、托盘上的水用小抹布擦干。
(4) 变化与延伸:a倒茶。
b用漏斗将水倒入细口的容器中。
c有把没嘴的杯子倒水。
(5) 注意事项:a活动在桌面上操作。
b倒水时要准备海绵、水桶。
c离有水源的地方近一些。
8 捞珠子
(1) 教具构成:碟(碗)一个(盛珠子用)、漏勺、塑料珠子、海绵、方形盒子一个。
(2) 教育目的:手眼协调、手部肌肉力量的调整、专著力。
(3) 操作方法:
将珠子倒入装有水的盒子中,用漏勺将珠子捞出至碟子中。
重复上述工作程序,直至将珠子全部捞完。
(4) 注意事项:盛水的盒子不要用塑料的。
9 夹弹力珠
(1)教具构成:托盘一个,带有小格子的盒子两个(格子数量相同)。
大夹子一个,弹力球十个(与盒子中格子的数量相同)。
(2)教育目的:数量的配对。手部肌肉力量的控制。
(3)操作方法:
示范方法:将摆放在托盘中的盒子拿出按左右摆好。托盘放在左上角。把左侧盒子中的弹力珠用大夹子夹至右侧的盒子中。夹时
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
(4)变化与延伸:
a用小夹子将乒乓球从左侧心形(长方形)盒子中夹到右侧与之相同的容器中。
b用筷子夹海绵=>吃饭时盛饭、盛汤、端托盘、用筷子吃饭。
(5)注意事项:a珠子的数量与器具中的格子数量一致。
b由易至难,由大至小。
10 拧螺丝
(1)教具构成:不同型号的螺栓与螺母、盘子一个
(2)教育目的:a双手协调能力。
b双手分化、拧的能力
c配对能力。
d图形识别,为学习几何形体打基础。
(3)操作方法:
将螺丝都摆放在桌子上,一一拧开并拧上。
(4)变化与延伸:a拧瓶盖(可爱的卡通小瓶子)。
b拧笔帽。
c拧毛巾。
(5) 注意事项:将螺栓与螺母正确配对。
11 捣碎
(1) 教具构成:托盘一个、勺子一个、小碟子一个、捣碎罐一个、捣碎
锤一个,饼干若干。
(2) 教育目的:手眼能力的协调。
手部肌肉力量的调整。
(3) 操作方法:
示范方法:将2至3块饼干用勺子放入捣碎罐中,右手持捣碎棒,左手扶罐,将饼干轻轻捣碎。双手捧罐将饼干碎末倒入小碟中,请小朋友用勺子品尝。
(4) 变化与延伸:a捣饼干、面包干。
b捣蒜。
(5) 兴趣点:捣碎的食品可以吃。
(6) 注意事项:a捣碎锤放在一个小碟内。
b饼干放在一个小碟内。
12 削皮
(1) 教具构成:托盘一个、洗净的黄瓜一条、小盘一个(装黄瓜用)、小
碗一个、削皮刀一把。
(2) 教育目的:a培养削皮的能力。
b肌肉力量的调整。
c手眼的协调。
d独立心、专著力。
(3) 操作方法:
示范#p#分页标题#e#方法:右手持刀柄,左手轻触刀片,然后摆手,提示刀片危险。左手持黄瓜,右手持刀自上而下给黄瓜削皮。转动黄瓜,直至把黄瓜所有的皮削干净。削完后可以直接食用,将削下的皮倒掉。
(4) 变化与延伸:要削皮的物品转变为胡萝卜等。
(5) 错误控制:手握黄瓜尾部,以防削到手。
(6) 注意事项:a提示小朋友刀片危险。
13 切
(1)教具构成:砧板、钝头菜刀、篮子、小黄瓜、胡萝卜、容器(装切好的菜和装碎层用的)、小围裙、抹布。
(2) 教育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切的能力、切的能力、手眼协调性。
独立心、专注力
(3)操作方法:
示范方法:把手洗干净,穿上围裙。在厨房准备好用具,将黄瓜洗净,砧板稍微沾湿,放在面前。将小黄瓜细的一头朝左放在砧板上。左手放在黄瓜要切下的地方,远离刀约1~2cm。右手持刀,刀刃向身体一边轻轻地切下,刀面与砧板垂直。约2cm的地方再切。左手要常压在距离切口稍远的地方。重要切的工作有:把瓜切完,放下菜刀把切好的瓜片放入容器。刀、砧板洗净,擦拭手晾干。
(4)变化与延伸:切的物品转化为各种瓜、菜等。
(5)兴趣点:切的菜可做养小兔等小动物的饲料。
14 剪
(1)教具构成:a剪刀(前端要圆、大小适合小朋友的手);
b长方形纸(约3cm15cm);
c画有直线、曲线、锯齿形线的长方形彩纸;
d画有复杂几何图形的纸。
(2)教育目的:a剪的能力、肌肉运动的调整、手眼的协调性。
b独立心、专注力。
(3)操作方法:
示范方法: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握住剪刀,左手拿纸。在剪刀一开一合之间,实际示范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4)变化与延伸:a由小朋友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画到纸上纸。
b剪毛线、布。
c剪厚纸。
(5))注意事项:a剪刀开合,注意危险。
b剪后碎纸收入垃圾桶。
15 贴
(1) 教具构成:浆糊、浆糊刷、盘子、涂浆糊的台。
剪成各种图形的纸、绘有图形的台纸。
手巾、卫生纸。
(2)教育目的:a直接目的:浆糊的使用,贴的方法。手指运动的调整。手眼协调。
b间接目的:独立心、专注力。
(3)操作方法:
示范方法:打开浆糊罐的盖子,用刷子沾浆糊在图形色纸上抹薄薄的一层。
图形表面依照台纸的图形拈上去。手指轻压抹平后折。沾到手指的浆糊用手巾擦掉。其他的图形也重复上述方法贴好。贴完后,拿卫生纸把沾在图形周围的浆糊擦净,合上浆糊盖。
(4)变化与延伸:剪贴自己构想的图形。
16 折
(1)教具构成:30cm见方的白布:用红线标记对角线、对边线、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共六块布;与之同等大小用来装布的盒子六个。
(2)教育目的:a直接目的:手眼协调性、肌肉的力量控制。
b间接目的:专注力、独立心。
(3)操作方法:
中线的折法:双手的手指捏住布的两角,把布轻轻的掀开。左手轻按着布,用右掌将布抚平。让小朋友注意折线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沿着折线由左向右滑过。用两手各捏住打开时的两个角,提起到折线的地方,再慢慢的对向上端的角。用左手轻轻按住布边,以免对好的角移动,右手沿着折线压过去。暂时把手放开。左手轻按着折好的布,右手的二根指头从左向右把皱纹抚平压出折线。最后将布放回原来盒中。
(4)变化与延伸:a折平时身上所带的手帕。
b折布、纸巾等。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p#分页标题#e#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在此基础上又发展起写字、绘画和生活自理动作技巧。手部动作的获得扩展了儿童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儿童探索环境的形式,使儿童的探索行为更为主动和有效。
(一)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之一,是各种复杂的工具性动作发展的基础。
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发现,约从3个月起,婴儿开始了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经常无意地抚摸被褥、亲人或玩具。到第5个月左右,就开始发展起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6个月以后,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会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抓握动作过程中的眼手逐渐协调,开始学习分析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等。Hallberson具体描述了4—13个月儿童抓握动作发展的过程,认为抓握动作的发展是逐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九大阶段。
第一阶段:在约4个月大时,婴儿够不着红色立方体。
第二阶段:发生在5个月初,婴儿能碰触到红色立方体,但却不能“抓握”。
第三阶段:被称为“原始抓握”,发生在5个月末,婴儿用手臂圈住立方体,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但这一动作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运动不占据主要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
第四阶段:约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能够弯曲手指“包住“立方体,然后用手指的力量稳稳地抓住立方体。
第五阶段:出现在婴儿约7个月大时,动作形式与第四阶段的动作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婴儿这时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使立方体离开地面。婴儿在抓握时其拇指保持与其他四指平行,同时用力“抓握“立方体。
第六阶段:婴儿表现出初步的“对指”能力,即抓握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拇指的指腹与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
第七阶段:出现在婴儿约8个月大时。抓握过程中,婴儿的手在立方体一侧放下,拇指接触立方体的一个平面,食指、中指接触与拇指所在立方体的平面平行的另一个平面,然后在3个手指的共同“努力”下抓起边长1立方英寸的红色正方体。
第八阶段:发生在婴儿约8—9个月大时,抓握时拇指与食指相对,可用两个手指抓起立方体。
第九阶段:区别在于前八个阶段“抓”的动作中使用全部手指的情况,1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用指尖抓起立方体。
由此可知,儿童从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发展到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二)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
绘画和写字都是手部运用笔类工具进行活动的技能,是儿童的重要发展任务和能力要求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写能力,儿童才能有效进行书面的学习,从而掌握大量间接经验。
1、握笔的姿势和动作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写,都必须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一般而言,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不断地尝试绘画书写,大部分家长也会在这一时期注意让儿童模仿学习绘画和书写中所必需的握笔动作。
从儿童握笔的手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抓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儿童在抓握笔的时候掌心向上,手掌和#p#分页标题#e#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形式,儿童很难进行有目的绘画书写动作。随着在绘画、书写活动中偶然性的尝试以及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不断学习调整握笔动作,儿童“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取代,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和书写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对握笔姿势进行调整的部位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但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更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迅速下降。此外,儿童握笔的部位逐渐向笔尖位置靠拢。2—3岁的儿童表现为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依靠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2、绘画技能的发展
一般而言,大多数儿童在15—20个月时就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地乱涂乱画。虽然这种最初的尝试可以只是偶然出现的,但因为受到动作的视觉效果和家长称赞等反馈信息的强化后,绘画动作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随着手部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练习经验的增多,儿童从最初的漫无目的地涂抹到开始有目的地画画,绘画动作的速度开始放慢,手的动作也不再紧张而变得自然。
研究者对儿童绘画的自然观察发现,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乱涂阶段,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2)组合阶段,主要是图形的出现和混合,儿童开始学会描绘螺旋、十字等基本几何图形,大约2岁的儿童能画出一系列的螺旋和圆圈,在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和目的性加强后,儿童能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进行较为精确地临摹和绘画,在此之后,开始出现简单组合几个图形的绘画;(3)集合阶段,这一阶段出现的不仅是混合了几个简单图形的较为复杂的图形,而是几个图形、图像的组合,例如同时有人物和图形的图片;(4)图画阶段,发展到这一阶段,儿童在绘画中所混合的图形的数量增多,图画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儿童的绘画动作更为精确、复杂。
3、书写技能的发展
绘画能力的初步发展是儿童书写技能发展的前奏,其绘画练习经验也有利于儿童书写技能的获得。一些研究表明,只有在绘画能力逐渐发展到能完成9种图形后,儿童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技能所需要的必要基础。
从儿童书写技能的发展过程来看,4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具备书写字母和数字的能力。他们通常可以书写可辨认的数字和字母,但这些字母和数字笔画歪斜、东倒西歪、间距不一,每个字母和数字都比正常书写的字体大几倍。到5—6岁时,儿童已经会书写自己的名字。但是5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在字形上仍很不规则,所写的字母和数字字形仍然偏大,而且在书写一行字母时,后面的字母会越写越大。6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还是东倒西歪、参差不齐,字形虽然比较5岁的儿童变小,但还是明显大于正常成人书写的字母。7岁时,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的字形明显变小,小学二年级的儿童更是表现出较高的书写水平。但即是到了小学三的上级,还是有一部分儿童表现出字母书写困难。
(三)自理动作的发展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早期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技能,其中穿衣、洗漱、进食等还包括了多种类型的动作。
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却要付出极大努力、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才能达到。例如,穿衣技能,只有当动作技#p#分页标题#e#能的控制协调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儿童才能使身体各部分进入相对应的衣服空间里去。儿童要把一只手伸到袖子的尽头或者把一条腿伸到裤管里都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视动整合能力和灵活的双手活动进行协助。不同自理动作的发展对个体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发展过程也各有差异。各种生活处理动作技能的典型出现时间表如下:
自理动作技能发展时间表
动作技能名称
获得时间(月)
稳稳地拿住茶杯
21
穿上衣和外套
24
拿稳勺子不打翻
24
在帮助下穿衣服
32
穿鞋
36
解开够得到的纽扣
36
扣上纽扣
36
独立进餐、几乎不洒食物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