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者融合教育:营造接纳减少霸凌
文/孟瑛如(新竹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身心障碍学生常因各种危险因子(例如:低自尊、低社经、低社交技巧等),易成为霸凌或被霸凌者,而又因缺乏各种保护因子(例如:家庭支持度、亲密好友、兴趣嗜好、团体接纳等),较缺乏复原力。
面对身心障碍学生成为霸凌或被霸凌的高危险群时,教师应站在身心障碍学生的立场,协助他们融入班级,进而避免他们出现霸凌或成为被霸凌的牺牲者。
在教育部计划引进各类专业辅导人员进入校园,辅导学者呼吁要注重沟通技巧,教师强调加强品德教育,家长要求投注更多教育经费的同时,教师应该认知:在现今几乎每个班上都有身心障碍学生的情况下,班级整体气氛的营造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唯有让身心障碍学生融入班级经营,让每个学生在班上都能享有尊严与自主权,营造接纳的气氛,才能进而减少霸凌行为。
班级经营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尊严与自主权,须达成「人人有事做,人人很快乐」的目标。人人有事做较易达成,但要在有事做时,人人很快乐,就需要一些技巧。以下小技巧或活动提供教师参考:
一、营造班级大家庭气氛:以前家庭兄弟姐妹多,像大富翁或扑克牌游戏等需多人一起玩的活动,或手足间争执与和好的过程学习,常出现在家庭中。但现在家庭孩子生得少,类似活动和学习必须在教室内才能达成。
建议老师在一开学营造班级气氛时,便应反复说明一个概念:「我们×年×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并让全班体认到大家因为有缘才能在同一班,而且强调时间的独占性,因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这一段时间的同窗之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再带入兄弟姐妹应互相照顾的观念,如有自信的人更懂得如何爱护兄弟姐妹,没自信的人才会连兄弟姐妹都欺负,避免霸凌现象出现。
二、教导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第一步骤是凡事以事实为基础。例如孩子抱怨他人缘不好,可问他用过哪些方法交朋友,而非立刻建议方法。第二步骤则是,所有决定应符合以下四要点:能保护你的生活、使你更迅速达到目标、使你和别人保持良好关系,以及防止人际冲突的发生。遇到挫折时,更应衡量前述四个重点来解决问题。
三、推展友善运动:没有快乐的老师,不会有快乐的学生。现今教育的工作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但教师应勉励自己,如果要投注一辈子心力做一件事,那么一定要快乐的做,同时学会真心接纳,才能拥有永续的成就感与快乐。
事实上,要改善班上人际关系的方法很简单:第一是要大家都能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而非绰号。第二是面对同学时保持微笑,刚开始时,学生总会不习惯或互相嘲笑,教师一定要带头做,习惯后,班级气氛自然有很大改变。第三是鼓励学生在班上至少做四件事:一是真诚的关心同学,二是听同学谈他的事,三是谈同学喜欢的话题,四是觉得同学很重要。教师可以订定奖励制度,鼓励做到的同学,定期在联络簿的小日记写下过程与感想。
当班级气氛达到一定程度的融洽时,可设定愿景,鼓励大家一起完成。例如,捐献小额零用金,共同长期认养家扶中心孩童;与偏乡或其它学校交流;与特教班或附近教养机构合作一日志工活动等。
四、从劳动中教导谦卑与宽容:古人所谓「洒扫应对进退」,以及现今日本推展的所谓「实践清扫学」,都是秉持与其说一百句话,不如做一件事的教导原则。建议教师在打扫时间一定要跟着学生做,而非仅事后检查。例如:日本爱知县一位高校教师成立「便教会」,鼓励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洗厕所,让学生由劳动中学会谦卑与宽容。环境清扫干净后,学生会觉察、感动与改变,而经由自己所完成的,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成就感。
建议教师一定要尽可能所有课程都按课表上课,并让每个学生都有他发挥的余地,#p#分页标题#e#除了课业学习外,让班上同学享受一起工作的快乐,不论烹饪或童军活动,甚至藉由体育课一起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在人人有事做,人人很快乐的班级,相信各种霸凌行为都会自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