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朋友们一同分享
“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这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用这句歌词表达我们的感受,表达我们的心情很恰当。我们虽然年轻,我们虽然没有为人父母,但是面对着这些可爱的小星星们,我们也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我们和家长共风雨:一起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共追求:有着同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孩子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怀着同一样的爱:像家长一样疼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做这一行一年多了,有着太多太多的感受,从没有接触过这群孩子的大学生到成为这群孩子的老师;从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到能和孩子们融合到一起;从对训练方法的匮乏到掌握了一系列系统的操作方法,从一点经验都没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家长们、领导们、专家们给了我很多很多,给我的人生又画上了彩色的一笔,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
做了这一行,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然而,这个弱势群体并没有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它不同于盲聋哑,不同于智力落后障碍。在中国对盲聋哑、智力落后这些弱势群体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已经有了很系统的教育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了一个系统的规划。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看到了这个弱势群体呈不断的上升趋势,作为这一行的老师,感觉到了身上的担子很重。
每当看到家长们因为孩子的进步而无比高兴时,我也是一样的高兴。每当看到家长们因为孩子的退步表现出焦虑而忧郁的表情时,我也是一样的难过。作为这样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师,我常常想:自己能为家长们做点什么呢?
ABA已经成为中国训练自闭症儿童的一个流行趋势,当然这个方法也确实让家长和老师们看到了它的理想之处。它也得到了专家、家长、老师们的认可,在我们机构训练的家长,我们都会对他们进行ABA的操作指导,家长们学习的也很不错,我们会安排家长听个训,让家长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细节上的指导。目的是让家长能够更快的掌握训练方法,这样,在家里也不会浪费时间,能够抓紧一切时间给孩子训练,我们这样的孩子是需要高强度的训练的。在这一年里通过对ABA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操作,自己将一些回合试验细节上值得注意的地方总结了一下给家长朋友们,希望你们在里面能够有所收获。
回合试验里的注意事项:
1、环境的布置。在作训练的环境里要减少分心物,注意观察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体是什么,把能够吸引孩子的物体拿走。例如:训练室里有一扇窗,孩子会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东西,如果这时发现孩子注意力在窗户外面,拉上窗帘或者是让孩子背对着窗户.
2、强化物的选择:让孩子选择强化物之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让孩子选择一强化物,家长要有敏感性,在训练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对强化物不喜欢了,或者是可有可无了,这时就要重新选择强化物。强化物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以为你觉得他喜欢东西他就一定会喜欢。
3、指令+辅助:①、除注意训练外,其它项目的训练尽量不要用叫孩子的名字引起孩子注意,其它项目的训练一定要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再发指令。
②、指令要简单精炼。例如:模仿训练的指令为“这样做”,而把指令变成“请你像我这样做”则不适合在回合实验里做。
③、对于模仿训练,在指令“这样做”或“这样画”或“这样搭”发完以后,要马上给予动作示范,切忌先做动作后发指令。
④、辅助。全躯体辅助:发完指令后马上给予辅助,辅助要及时,不要等待孩子自己反应的时间。半躯体辅助、全示范辅助、半示范辅助,发完指令后马上给予辅助,辅助要及时,辅助完后等3---5秒钟,给孩子完成反应的机会,若正确反应,给与强化,若无反应或错误反应,启动错误矫正程序。
⑤、错误矫正程序:
引起孩子注意→发指令→等3—5秒钟→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低头说“不对”或者“错了”(声音要让孩子听见)→等3—5秒钟→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高一级的辅助→正确反应,给与社会性强化,表扬口气要略为降低一些;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低头说“不对”或者“错了”(声音要让孩子听见)→等3—5秒钟→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再高一级的辅助。
以此方法操作,直到辅助孩子完成该项目为止。
4、强化。①社会性强化
a、语气、语调要夸张,表情要丰富。夸奖的语句要丰富,表扬时要看着孩子表扬。
b、表扬时要有针对性。例如:“摸头”这个项目,摸对后要表扬“对了,宝宝会摸头了”等等
语句:好孩子、好宝贝、跟爸爸(妈妈)做的一样、真(好、很、非常、太、最)听话(可爱、聪明、了不起、棒、听话、准确)等等。还可以加一些感叹词,如:哇、耶、哇噻等等。
②物质强化:a、让孩子自己选择强化物。
b、食物性强化物要让孩子在3—5秒钟消费掉
c、玩具一类的强化物也是在孩子手里消费3—5秒钟
d、强化物要给予得及时,且与社会性强化同时给予(代币、工资除外)
5、要让孩子很#p#分页标题#e#开心,很愿意参加训练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如果孩子刚一开始很难进入训练状态,那么不要急于让孩子坐下来训练,要和孩子在要做训练的环境中玩一会儿,慢慢地引导孩子做训练。
6、忽略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如:玩手、自言自语、吐口水等。只要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不影响我们的训练进程,我们就不需要给予理睬,若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影响了我们的正常训练,那么我们要加以制止,切忌不要用责骂,打手等惩罚措施制止。
7、小节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休息过程中要围绕孩子的兴趣展开短暂的社会互动。活动的内容不宜过多,但要达到效果。
8、每个回合的试验都要以成功结束,(包括用辅助让孩子作出正确反应),目的在于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但要注意,在孩子几次不能正确反应而得不到强化时,要穿插孩子一定能完成的维持项目。
9、维持项目的巩固与泛化。在学习项目处于独立阶段时可以穿插维持项目,但穿插次数不宜过多,维持项目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让孩子去做。
10、一个项目一天做2个小节(即20个回合)即可。
11、训练前要先看今天要做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在哪个辅助等级上,训练用的教具,强化物是否准备充分。
12、模仿训练时,要给孩子做镜面动作的示范,要让孩子方便。
13、做训练时不一定五个辅助等级都要按着顺序用下来,要因项目而异,根据对孩子的了解而确定要用几个辅助等级
上面说的是在回合试验里细节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我还想提醒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建设性行为,少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如果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正常训练,我们完全就可以忽略它。不要总是是把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去关注,然后再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去解决它。我们的孩子,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些家长确实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感觉到奇怪,尤其是,发现我们的孩子往往关注的是别人都不会关注的事情时,家长就表现出更加得不理解。其实,关注这些有没有必要?家长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做为我个人而言,我是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只要孩子的行为不影响我正常的训练,我就可以不去关注他,与其把时间用在关注他的问题行为上,想办法解决问题上,还不如把时间用在怎样去塑造他的建设性行为上。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孩子,那还是我刚刚开始训练孩子的时候:
XXX,一个5岁的小男孩,能力比较强,是我带过的孩子能力最强的一个,他又语言,而且语言还很棒!还会唱流行歌曲(黄品原的《小薇》),第一次给我唱歌的时候是在他爸爸的要求下给我唱的,唱得还很好听,后来老师们都知道他会唱这首歌的时候,见到他就总让他唱!尤其是在小组课,他也曾经成为过焦点。呵呵!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听她妈妈说他会数数,也认识数字,而且还会写,那天做个训的时候我就试了试他,让他写数字给我看,从1写到20,我让他写1的时候,他写了一个怪怪的符号,像甲骨文似的,我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我没有制止他,我又让他接着写下面的数字,结果他越写越让我吃惊,每个数字都是用奇怪的符号写的,真得越来越像甲骨文了。我当时看着他写,心里就想,这个孩子不会有特异功能吧?我调整了一下心情,等他写完后,我就又指着他写过的数字让他读,我想:如果他是乱写的,他一定读不对(我已经把他写的顺序记下来了),结果他还都读对了,我就更吃惊了。带着吃惊的心情上完了一节个训课,下了课,我见到他的爸爸,调整了一下心情,就问他“XX,平时在家写数字是乱写得还是很正确的写的?”“写得很正确呀”,我就把那张纸给他爸爸看了看,我说“这是我今天让他写的数字,他写了一些奇怪的文字,你看看,你家里是不是有类似的文字,或者是你带他到哪里去他看见过这样的文字”他爸爸说“家里没有这样的文字,也没见到过这样的文字”看他爸爸的态度很坚定我也就不好再追问下去。送走了他们,我开始给我的同事们说这件事,还把他写的东西给同事们看,他们也觉得很奇怪,也猜测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拿给我们的校长看,她说你们先不要吃惊,也别乱想,再向他家人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试试他,让他再写一遍,若果他下次还是这样写,那说明他有可能在哪里见过这些文字,如果他下次不再这样写了,那就说明他是乱写得。她又帮我分析了一下超越写得“甲骨文”挺有规律的,而且大部分的数字都是由固定几个部分组成的,而且还分析了他下笔的顺序都是错误的。校长给我分析完了以后,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但是年轻人好奇的心情还一直让我在想这件事。第二天是他妈妈来的,我又咨询了他妈妈关于这个情况,他妈妈的回答同他爸爸的回答一样,我虽然对他父母说的话还有质疑,但是我当着他父母的面也不好说太多,所以,我就在上个训的时候,又试了试他,,其实,我还有点希望他再写那些“甲骨文”呢,结果这次他写的是正确的数字。后来,我又试了几次,他写的都是正确的数字,我明白了,原来那天他是乱写的。我#p#分页标题#e#心里想:臭小子!害得我虚惊了一场!
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孩子确实偶尔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就不要大惊小怪,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这样的事情,由于当时我没有经验,就像家长们一样。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家长们也是往往会问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只对很小的字感兴趣,对大字却没有兴趣呢?”等等。说实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谁都说不好,那么我们也不要往这方面浪费时间了,还是抓紧一切时间训练孩子吧!
作为特教老师,我们尽最大努力地去为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所以,作为家长更应该去为孩子的明天能够更美好而努力。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要与家长一起分享回合试验的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如果家长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可以及时找专家咨询。
最后寄托一份希望: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换来孩子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