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育迟缓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1.学生基本资料:
董某,男孩,2007年8月出生,身体发育整体比较缓慢。1岁会爬,16个月会走,36个月开始说单字,42个月才能说整句。2010年6月在被诊断为自闭症倾向。曾在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由于没有午睡习惯,故只上半天幼儿园,下午在家由姑姑照顾和辅导。
2.家庭资料:
该生为独生子,父母一直正常上班,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接送上学都是由姑姑照顾。家人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发现问题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由于孩子的进步比较缓慢,和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家人经过协商决定由姑姑陪同,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3、评估分析及训练建议:
(1)沟通:(含手眼协调、认知表现、口语认知)
个体间差异: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沟通均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
优势:小肌肉和感知觉配合较好,能操作简单物件,能遵循一步指令,能命名部分常见物品,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有执笔的基本技能。
弱势:事物和语言理解能力低,缺乏主动性沟通和表达的意愿,表达能力有限,数的概念差,自信心不足。
建议:加强孩子操作技能的练习,如:配对、分类的练习,进一步发展概念、属性等方面认知;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帮助孩子积累词汇,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他在干什么?”“我要什么?”等,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可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于儿童展开对话,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对问题、事情的理解,提高对话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建立应付儿童切身需要的主动沟通能力。
(2)体能:(含模仿、精细动作、粗大动作)
个体间差异:对指令的理解能力,手指协调性、动作技能明显落后。
优势: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手指灵活性和粗大动作的发展均可。
弱势:观察能力欠缺,双手协调性不足,手指力度不够,平衡能力较差,肢
体技能方面不够熟练。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孩子双手协调性方面的训练,如:拼图、涂色、剪纸等,以此提升孩子的手部能力和操作物品的能力;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模仿能力;在粗大动作方面要多做一些技能和耐力方面的训练,如:接球、抛球、前后翻、仰卧起坐、跑跳动作和各种平衡能力的训练,提升孩子的动作计划能力和协调能力。
(3)行为:(含情感表达、社交互动、行为特征、语言特征)
个体间差异:该儿童没有建立友谊的能力,缺乏分享感受的能力,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落后于同龄人。
优势:1)有简单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2)不排斥和人接触,能在别人的介入下保持互动。
3)对身体接触没有不适当的反应,能适应转变。
弱势:1)缺乏引发主动沟通的能力。
2)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
建议: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互动游戏和活动,创造机会和设置障碍,如:不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引诱孩子主动提要求,以此来提升孩子的沟通动机,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感受,建立孩子与人互动的兴趣和能力。
(4) 生活自理:
个体间差异:该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
优势:能自己进食、脱衣服、如厕、能安睡。
弱势:刷牙、洗手、洗脸需协助,未尝试自己洗澡。
建议: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能够生活自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将来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所以在这方面家长要增加意识,千万不可放松,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尽量锻炼和放手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训练注意事项:
常常要反问自己,我为什么非要教孩子学会这个?这个项目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经常用到?孩子学不会又会怎么样?学会了又会怎么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规划出适合他的生存蓝图,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孩子成年以后的生存规划!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为那个最终的目标奠定基础!但无论将来是怎样的,能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