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作者:国家认证语言训练师培训班学员 郭秀娟
【摘要】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未来许多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工具,同时语言也是人类接受知识的工具。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有严重的障碍,在本篇文章中可以找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关键词】 自闭症 刻板行为 语言训练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有的孩子两岁就能认一些汉字,背几十首古诗词,背一本词典,他们常誉为神童。但渐渐地就不与同龄孩子一起玩,目光回避,对亲人不亲,对周围漠不关心,对人不理睬等。除此之外,他们的语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很难与人类交流,理解能力低下……他们好象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这就是医学上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以婴幼儿期就表现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联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广泛发育障碍综合症。患病率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十。据统计中国目前有80多万14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2001年中国残联、卫生部、公安部在进行残疾儿童抽样调查中,首次将儿童精神疾病列入调查范围。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占在首要地位,这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全国性的关于自闭症的调查。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自闭症”的概念。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目前,自闭症的发病率仍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表达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重要的能力之一,在人的一生中,从出生到3岁左右是人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会对人的整个智力结构起很大的作用。自闭症是一种始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全面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两岁半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偏离、甚至没有口语,是自闭症的显著特征之一。
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包括:
1、语言发育延迟,到两三岁或更大一点也没有发展出语言;
2、曾经有口语,但2岁左右出现语言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讲话两种类型。
正常儿童通常在3岁左右便入园接受幼儿教育,而自闭症儿童往往因为语言表达障碍被拒绝在幼儿园大门之外,那么,对于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应该怎样训练呢?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这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焦点。
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点
自闭症儿童对于含义较深的词组、双关词语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的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则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此外,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还有不懂沟通情境的问题。他们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老师家长们也可以在了解这些特征后,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导更为得心应手,具体表现为:
(一)运用语言方面异常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无语症。
2、立即仿说(immediateecholalia)即“鹦鹉学舌”,在听完后立即对听到的内容进行重复,主要是词语和句子,尤其是对句子中的最后一个词或几个词语,进行无意义的重复。
3、延迟仿说(delayedecholalia):也就是重复他们过去听过的词语或句子,即我们常说的“录音回放”。这些都与孤独症儿童的语义发展有关。
(二)感情色彩的缺乏
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那种特征,和人主动交谈的次数非常少,即使说话也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不能控制声音的音量,忽大忽小,十分的机械化。有时声音很平一直保持着一个声调,无法通过语言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三)词汇、语法方面的异常特点
自闭症儿童对代词的学习存在困难.特别是人称代词“我”“你”“他”的转换困难,他们会把“我要吃”说成“你要吃”或“他要吃”。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意义,经常使用“不”,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好”,不会使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等。由于词汇的贫乏,孤独症儿童常用简单句表意。
三、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着自闭症患儿的语言发展儿童自闭症语言发展的整体特点来看,儿童的自闭症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属于语言发育迟缓。而自闭症儿童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其言语形式和运用方面又出现异常发展。
1、语音方面
自闭症儿童中有一部分儿童一般较为安静,默不做声,从不使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一直处于无语言状态,或者发出尖叫声、哭闹及别人听不懂的不属于本族语言中语音的声音。这类儿童有时会被判断为听力障碍或失语症。虽然这部分自闭症儿童听力正常,外界的语音输人量与其他儿童相同,但是由于他们对外界的语言刺激充耳不闻,因此在接受训练前他们语音韵发展几乎为零。由于缺少语音的发音刺激,他们的发声构音器官虽然机制健全,但是功能较弱,常会存在严重的构音障碍。另外一部分自闭症儿童或多或少地出现有声语言,但是与同龄儿童相比,这类自闭症儿童语音发展的时间较晚,他们一般很迟才开口说话。而且在掌握语音音素、音节的数量上也比同龄儿童少,他们常常重复某几个音节很长时间,而不去学习新的语音,尽管如此,自闭症儿童在获得语音的顺序和过程上与正常儿童相似,他们的语音错误也与其他儿童类似,例如平翘舌zh、ch、sh与z、c、s分辨困难,出现较晚。
2、语义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语义发展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甚至比不上智障儿童。这和自闭症儿童获得词语的过程有关。正常儿童获得词汇符号的过程,是一个把语音形式与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内容相结合的过程,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又都和周围的客观世界相对应。因此,儿童语言的学习和其思维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密切联系。如儿童在学习“花”这个词时,是在模仿成人多次发出“hua”的读音的同时,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之后才获得的。当儿童正确使用“花”这个词,造出“这是花”“妈妈,花很漂亮”的句子时,他已经完成了对“花”的意义的理解,“花”不指向某一朵具体的花,而是具有“花”的特征的一类花,这是思维进行概括的结果。而一些表示属性、特征等的词语还需要抽象思维的能力。自闭症儿童由于存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障碍,他们学习词语、句子的过程与其他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获得的词语或句子很少与意义有关,词汇的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并未完全整合在一起,因此他们一般不能利用语义关系来理解语言。虽然他们说出来的话语音清楚,合乎语法,让人听得懂,但是在语义上与交际毫无关系。
3、语法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但过程基本相似。据研究观察发现,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最终只能达到正常儿童3岁半左右的水平,但在语法结构上却与其他儿童差别不大,这可能和自闭症儿童获得语言的方式有关,他们常常把句子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不加分析地吸收进来,再表达出去。
观察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及词汇种类远远低于其他儿童。由于语言的重复性,自闭症儿童学习新词的动机和兴趣不强,出现频率高的词是经常重复的词,而不一定是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词汇,这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有些被他们不断重#p#分页标题#e#复的广告词,远远超出他们同龄伙伴的语言水平。和其他儿童一样,他们对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子理解和表达都存在困难,常进行减省而造成语法错误,有时会使用自己的句子,只有常和他接触的人才能明白其语言隐藏的含义。据统计,自闭症儿童的平均句长为5个音节,超过5个音节的句子重复率就下降(18%->8%)。在句型使用上,自闭症儿童也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多使用陈述旬,较少使用感叹句和疑问句,特别是疑问句,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提出问题发问,这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有关,他们对社交毫无兴趣以致总是试图逃避,而正常儿童多喜欢使用疑问句来维持与他人的交流。
4、语用方面
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中问题最大的部分,因为语用能力与社会交往联系密切,所以这也是自闭症儿童的根本问题所在。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通常对语言及交际缺乏动机和兴趣,很少自发地与别人沟通。自闭症儿童的语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际中不会进行轮替。
不清楚交际是听话者和说话者轮替互动的过程,不能区分说话者和听话者角色关系及作用。不懂得轮流说话和礼貌待人。
(2)在对话中主动引导话题和保持话题的能力极低。
在对话中很少发问,有时又问而不答。正常儿童6-7岁时可以在会话中做出选择,保持话题的进行,而这一年龄甚至更大一点的自闭症儿童却很难做到。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说自话。
(3)非语言的辅助交际功能缺乏。
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目光对视。人们在交际时,总是辅之以手势、姿势、表情、语调等非语言音素来传情达意。但是自闭症儿童却语调呆板,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他们不理解人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的含义,在表达时也不会使用社交性的姿势、面部表情。他们常常表情刻板,如同他们的语调,不敢与交际对象目光对视,或者对视短暂,立即逃开,更没有微笑、点头摇头、手势身体姿势的配合。
(4)不能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有效的交际
这是自闭症儿童最根本的语用障碍。自闭症儿童对交际不主动,对交际情境漠不关心,加上他们在语义理解和表达上的诸多问题,因此在交际中不能做出符合交际情境的语言表达。我们经常听到自闭症儿童流利地说出一句话甚至一段话,但是这段话和你的问话毫无关系。你问的问题得不到回答,而他所说的东西不知所云,如同“鸡同鸭讲”,互不相通。老师问一位自闭症儿童“你喜欢跑步吗?”他却回答:“在亚马逊地区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它……”把动物世界里的解说词滔滔不绝地背出来。这就像我们在电脑中检索信息一样。有些自闭症儿童具有超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会把他听过或者看过的语言一字不漏地“储存”下来,当他听到跟其中内容有关的问话时,就会把所有的“存储”“播放”给你。
这些障碍给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患儿的社会适应。那么,采用哪些方法能够增进无语言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呢?以下的训练方法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四、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训练方法
(一)语言前期能力训练
模仿是我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模仿,孩子就不能学习适应他的文化所必须的语言和其他的行为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淮果茨基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在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他们尤其会带来人类的智慧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经常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对外界回避,社会交往的障碍使他们学习模仿具有特殊困难,所以我们在做这一点时应该从基础做起。
首先:对儿童进行动作的模仿训练;模仿粗大动作,也就是说先从简单的一步指令开始训练。一步指令包括拍手、跺脚、起立、指指五官等等。让儿童模仿训练者触摸身体部位,如和老师一起摸摸头、摸摸耳朵等;模仿训练者使用物品做动作,比如:拿着梳子梳理头发,拿着勺子吃饭……模仿训练者做动物的动作,例如:学习老虎的动作、学习小猫的叫声等等。这一阶段主要训练自闭症儿童的依从性和执行指令的能力,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配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这是自闭症儿童走出自闭的第一步,也是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那么随着儿童模仿能力的提高,我们也可以训练连续的两步,三步动作模仿以及听口令做动作的这种能力。
其次,模仿嘴部动作。在我们接触的有发音障碍的自闭症儿童中,大都存在嘴部活动的缺陷,有的不会用嘴呼气(进行吃的活动时,漏出口水),有的不能咧嘴,有的不会张嘴,有的嘴唇合不拢……这些障碍直接影响孩子发音和发音质量。那么要想让孩子正确说话,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嘴部活动的训练,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他们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只是长期没有使用,不灵活、不协调。对于那些无语言的孩子们来说,只有加强嘴部活动练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发音训练。
嘴部动作模仿练习,是模仿练习中比较难的一步。一是他们只看到训练者的动作而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二是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发音器官,所以我们的训练、应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设计的这些游戏既可以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目的,又能使自闭症儿童通过眼睛和耳朵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来激发自闭症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说呼吸练习,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面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等。张合颌关节训练,设计学老虎叫小狗叫的游戏,设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些技能是发展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所必须改善、训练的项目。
(二)模仿发音训练
无语言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着发音障碍,其实大都不是他们发音器官有器质性障碍,主要还是嗓音的运用问题,在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嘴部动作模仿训练比较娴熟后,让孩子练习说话前学会理解几十个名词非常有必要,因为语言的理解能力要先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否则孩子的说话会变得毫无意义。模仿发音训练阶段强调运用正强化手段,给予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培养他们学习说话的愿望和兴趣。比如:在我训练的两个孩子当中,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小,老师每次做一对一单独训练时(个训),总倡导先让孩子挑选喜欢的玩具,老师融入其中,成为孩子的玩伴,先跟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做语言刺激,充分诱导,调动其内驱力,让他在自己很想说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蹦出“语言”。如男孩甲他非常爱吃棒棒糖,水果,喜欢动物玩具及卡片;男孩已非常迷恋幼儿园开发智能一书;老师将这些东西即作教具又做强化物,在具体的语言刺激中采取“3遍5秒制”方法,即每个单字、词、短句一般重复念3遍,每次间隔5秒种。如拿着“鸭子”的教具,念“鸭子—鸭子----鸭子”。这时先不强求孩子跟着读,由于孩子已经经过语言前期训练,稍微能注意到教师的嘴巴在动,发出声音,他自己也会尝试跟着老师去做。对于男孩已,教师针对其叽叽咕咕乱语,急躁多动的特点,没有简单地从行为上制止他,而是花了2个月的时间学会和他玩。如使用物品模仿,假装干杯,切水果;在粗大动作、手部动作、嘴部动作较好的基础上,教他亲妈妈时发出声音,并结合教他发双唇音(b、p、m)随后,利用他迷恋幼儿园开发智能一书,转入突破模仿说短句,诱发出“摸一摸”“看一看”等短的句子,逐渐的训练他们的发音。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儿童发出某个音节后,立即模仿他刚才发过的音,并且观察他是否对你刚才发出相同的音做出反应。通常有四种情况:1、无反应;2、停止发音转向其它活动;3、停止发音、观察对方;4、停止发音后 模仿对方相同的音。第3、4种情况是训练者#p#分页标题#e#想得到的结果,尤其是第4种情况。因为可看出儿童对声音的模仿产生了兴趣,儿童愿意跟随训练者发音,这一点非常重要。训练者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让儿童模仿而再次发出相同的发音,使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发音,从这以后可让儿童开始模仿一个固定的音,然后转变为另一个音,以至更多的音。
在训练中,不要漏过孩子偶然的发音,只要孩子发出声音,就要立即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三)从口型和儿童会发的音入手,训练发音
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因此在患儿有嘴部动作和一些身体大动作模仿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年龄偏大的患儿,前期训练任务重在口型模仿训练,让儿童与训练者面对面坐着,在确保儿童看着训练者时,训练者用夸大的动作示范发某个音的口型,让儿童模仿。儿童模仿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可用手或小棍、木片等之类的物品做辅具协助儿童作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训练儿童发“阿姨”的口型,一儿童始终不能把“阿”和“姨”的口型连起来,我就用小棍,当孩子做出“阿”的口型时迅速将小棍放入孩子口中,儿童会条件反射的去咬住小棍,模仿发出近似于“姨”的音,随后拆去辅具,儿童独立发出“阿姨”的音。开始儿童可能只有口型模仿,过后就可能同时出现声音,最后可能出现必须看着他人口型才能模仿发出单音、单词、短句,无语言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到第三阶段,已很不错了,但是要把儿童的模仿性语言发展到有意义的语言,既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表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
对年龄偏小的无语自闭症儿童,重在自然环境中的发音模仿训练,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可使用一些玩具,而这些玩具能发出声音,训练者反复强调某个声音,促使儿童模仿声音。如与儿童一起玩打靶游戏,训练者抠动扳机,同时发出“啪”“啪啪”声音,协助儿童作出“打靶”的动作,游戏进行两周后儿童开始出现延迟模仿现象,自玩手枪时发出“啪”音,紧接着出现少量的单音、叠音、双音模仿现象。如玩汽车时模仿发出“嘟嘟”音,玩小狗玩具时模仿发出“汪汪”音,一个月后开始大量仿说双音词和少量的三音词。
在我接触的个案中,有些儿童只会说几个词,如“爸爸”、“妈妈”、“奶奶”,而且也会应用。让他模仿发b、a、l、m-a音,他就发不出,其它音就更不说了,当时分析孩子情况后,我就决定从儿童能够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的发音技能,对儿童进行长短音,组合音,声调的训练,同时使用含爆破音的玩具,卡片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在认知过程中训练儿童发音,在我一个月的训练中,该儿童先后出现了六个新音节。“棒(bang)”、“葡(pu)”、“马(ma)”、“喇叭(laba)”、“衣(i)”、“菠(bo)”以及ba、ma、a、i 的长短音和四声,并能用这几个词与训练者进行语言互动,比如你拿出喇叭玩具问其“这是什么?喇----”该儿童会接着说“叭”等。
(四)语言表达训练
让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学会模仿发音是一个重要阶段,但鹦鹉学舌般的仿说并不能代表孩子真正有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的模仿发音比较稳定后,我们不应太着急要求孩子很快地增加表达性的词汇,而应该做大量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思维的训练,如培养孩子对物品、对活动、对人产生兴趣的能力;注重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积累理解性的基本词汇。
语言表达训练的第一阶段重点放在理解与反应,让孩子多听,多接触事物,大量接受语言信息,并注意孩子在仿说词语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教孩子仿说“摸摸脸”时应带着孩子边说边做,第二阶段重点是积累名词词汇,掌握食品、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词语。在选择词汇时应注重先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熟悉的词汇,然后逐步过渡到不太熟悉、生疏的词汇,还可以利用部分自闭症孩子对文字图形的刻板记忆强、视觉优势的特点,在教名词时配上文字卡片。第三阶段侧重提示孩子进入主动表达,这一阶段引导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沟通,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的培养孩子的语言。
五、结论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矫治属临床病理学的范畴,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操作过程,他包括运气、发声、模仿意识的建立、交往意识的建立等许多环节和技术,技巧,但最忌讳的就是强迫孩子说话,以为强迫的结果只能增强自闭症儿童对于“说话”的恐惧,反感与抗拒心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受到压抑,并导致原有语言能力的停滞甚至下降。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育受阻有其病理上的原因,但在3~4岁期间出现停滞和后退的现象也与家庭成员的不正确刺激有关,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在这一阶段家长较多地强迫孩子说话,因为他们此时明显地感到孩子的语言发育有问题,心情非常急迫.但是强迫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会有副作用.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应由专业工作者操作,这并不表明,作为自闭症身边的人(家长、看护人员、教师等)就不能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做贡献。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方便、最普遍的交往工具。因此,自闭症儿童身边的人也最有机会帮助他们,反依靠专业工作者每周数小时的训练是不够的。孩子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说话,多对孩子说话是有益处的,但要有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总之,同是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其障碍表现不仅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参与程度,训练的接收方式、能力也不同。训练者应因人而宜,设计不同的训练情景,使用不同的训练策略,因人而训。
[参考文献]
1、王梅:北京市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验研究报告
2 、詹和悦: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自闭症儿童康复动态 1998、6
3 、银春铭、于素红编著: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30—240
4 、周耿、王梅主编: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57
5 、曹纯琼著:自闭儿与教育治疗 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170---190
6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编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8---12
7 、朴永馨 特殊教育词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8、 黄伟合著: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