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在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流淌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主心,也是国家的灵魂。说到教育这个词,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等。而在学校,老师的角色就首当其冲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有一位患自闭症的男孩,极其害怕上学,甚至到了一进校门就呕吐的程度。王欢来到孩子家中,和孩子手拉着手,促膝谈心,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困惑,聊老师同学对他的想念,渐渐地,打开了孩子的心扉,男孩竟然同意立刻去上学。王欢牵着孩子的手,替他背起小书包,一路小跑奔向学校。年近半百的她跑起来虽然有些吃力,但还是告诉男孩,自己必须尽快赶回学校,可爱的孩子竟然替校长着起急来。到了学校,王欢目送男孩走进教室,不断地点头、微笑,给他鼓励。就这样,这个孩子重返校园,还在半年后顺利升入初中。
“我由衷地感到教育是神圣的,我们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有时甚至会影响或改变学生的一生”,王欢说,“我从心底认同,教育就是心灵走进心灵”。
令人痛惜的是,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很多人在追求成绩时迷失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好老师”就是会教课、懂考试的老师。不可否认,能力是育人的重要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与证书、奖状代表的“有形教育”比起来,我们更期待无形的“心灵走进心灵”。
一句不耐烦的抱怨,一次尖刻的批评,给孩子带来的阴影,或许会影响他们一生。反之,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一个温暖的笑容,一次充满期待的鼓励,甚至是作业本红叉旁的一个“加油”,带给孩子的“正能量”可能超乎想象。
静下心来,坐下给每一个学生谈心,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孩子在追求所谓的“成绩教育”的同时,心理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像自闭症儿童这样的特殊孩子,心理发展教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