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的马艳

马艳手把手地教孩子弹钢琴。
5年前,从事了20多年音乐教育的马艳来到西岗区日新学校,成了一名特教老师。除了音乐课,她还要同时担负对智残儿和孤独症儿童的美术教育。她没有想到,从那天起,她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挪给了学校和孩子们。
为孩子们削铅笔,5年如一日。
和孩子们在一起细心也开心。
因为爱人、儿子都是美术专业出身,马艳平日没少接受熏陶,因此辅导美术课也就显得从容和自信,然而,日新学校多为智力残疾与孤独症儿童,再多的付出她总嫌不够。马艳每次为孩子们削彩笔一削就是百余支,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太差,用刀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累了的时候,弹一曲古筝释放自己。
马艳同时不忘为孩子们上钢琴课,这几乎花费了她的全部业余时间。马艳每次都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教。一次,她教一个孤独症孩子找中央C键,足足花了46天。每到参加钢琴比赛或者考级,马艳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常常将数名残疾孩子一起领到家里“吃小灶”,她甚至让爱人和儿子来帮忙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在马艳的心里,她不只是这些孩子的老师。这样5年下来,家也成了学校,老师也成了妈妈。
拉着父亲的手,没有更多的语言。
2007年,孤独症儿童肖航(化名)以良好的成绩获取了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双八级证书。证书上“演奏完整,有表现力,有希望”的专家评语,无疑是对肖航弹奏能力的肯定,但更是对马艳特教能力的肯定。目前,马艳的爱徒们已经能够在正常儿童的钢琴比赛中拿金奖了。
自己忙不过来了,让儿子代替自己给孩子做饭。
结束采访时,马艳匆匆奔向了医院,她的老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会经常送往医院急救,每次也都是丈夫安顿好了一切,再通知马艳的。每当想到父亲,马艳都禁不住流泪:“我顾得了孩子,却顾不了父亲”。
摄影记者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