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警惕:您的孩子可能是被误诊为自闭症的孩子
许多语言能力发展慢、两眼东张西望、社交能力差、不太与人沟通、四处走动……的孩子,经常被误诊为“自闭症”或“有自闭症倾向”。其实他们是“学习能力不及龄”,属于“学习障碍”但是在学前这段时间,他们跟着大家跑医院,拖到入学前,是开口说话了,但是各项能力都没跟上同龄应有的水平。入学后,除了学校没有为这样儿童安排的补救环境,也没有能有效教育这种孩子的方法。他们的问题还经常被视为是“行为”、“态度”、“注意力”、“多动”……所造成。这种把结果当原因的专业知识,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无暇,也不可能想到真正原因不在这里。 假性自闭孩子们,需要用“学习能力”提升的方式尽早从自闭儿群中分离出来。
结合我们武汉刘氏的训练个案来看,这样的例子不少, 比如某男孩,九岁,由于语言和体重的问题,咋一看似乎问题很严重,在来武汉刘氏训练以前,其父母正如前文所述在各种医院、机构、特教老师到处跑,特别是母亲坚定不移的认为孩子是“星儿”。当戚老师了解了该孩的问题后,很清楚的告诉其父母,他的问题最主要出现在感觉运动上,经过博士的亲自测评,果然其运动和视觉严重落后,按照刘博士的方案,在戚老师的建议下,武汉刘氏对他进行了密集的训练,短短接近六十个150分钟的训练,先是在运动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之后视觉也突飞猛进。运动的进步是不需要测评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的,从不会跳绳到最近最高纪录140个。视觉的进步我们只要把他的从开始训练的视觉训练档案按时间展开便一目了然。而这些进步直接导致我们看得到的学习、语言和行为的进步:“在新学校表现不错老师同学都对他印象很好,没人认为他有病,也可以不用坐在校园里陪读了,妈妈终于有时间做做绢花,认为憨憨开窍了我可以松口气了。”(他妈妈的博客表述)。
对待如上所述一类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对自己孩子的爱和付出是不需要表白的。很多家长,特别是一些妈妈们,面对孩子出现的情况,四处寻医问药,寻着、问着的过程中慢慢的对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慢慢迷失方向,每一种方法都想试,说是都会殊途同归。结果真的是这样的吗?请大家结合上文案例自己思考。我们见过一些机构,总在训练之外,以“爱”的名义,向大家呈现“宗教”。我们并不反对个人有所信仰,我们希望的是不要因为这些迷失有效教育的方向,愿“大爱”无声!更何况是对自己孩子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