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青年创业大赛 晨雨计划帮助自闭症儿童
主持人:各位网易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公益面对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NPI北京项目部负责人宋波先生来到我们的公益面对面,另外还有两位特殊嘉宾,来自深圳大学的学生。
叶海锋:大家好!我是深圳大学大三学生叶海锋。
刘艺:大家好!我是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刘艺。
主持人:他们还有一个双重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下。
叶海锋:我们来北京主要是参加联想的一个爱心创业大赛,我们的项目是晨雨计划,我是发起人之一。
刘艺:我也是晨雨滴发起人之一。
主持人:晨雨计划此次爱心创业大赛参赛选手队之一,他们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作为八只队伍中的竞争者,最终有两个种子队将获得晋级,在这里请他们聊一下自己的创业想法,希望各位网友多多支持他们,使他们顺利晋级,实现他们的公益梦想。
现在谈一下你们的晨雨计划是什么样的计划?到底你们要实现什么样的一个公益梦想?
叶海锋:晨雨立足于为儿童服务,现阶段是自闭症儿童服务。我们和一些机构有两年的活动互动,我们学校有很多大学生都想参与我们,在活动中也有一些公司和企业白领的参与,我们晨雨计划就是希望打造一个将特殊儿童机构、企业、大学生结合在一起的平台。
主持人:服务于自闭症儿童和特殊儿童,这个想法你们当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为什么会想到服务这些儿童呢?
刘艺: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自闭症院,刚开始看到视频,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拍的,因为所有人都说她的孩子有病,干吗带孩子出来玩。所以,当时他们非常难过,只能待在家里,但是在家里又不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触。其实那些孩子都长得特别可爱,看上去非常正常,但是这些孩子不会理我们,有些是一直抓住你的手,但是不会听你讲话,所以,给我的触动特别大,非常想帮他们。
主持人:后来你们是做志愿者吗?
刘艺:对。
主持人:做了多久呢?
刘艺:两年。
主持人:都是在为自闭症儿童服务吗?
叶海锋:现在在周五我们都有一个自闭症儿童探访,和他们一起渡过一个下午,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
主持人:有定向的学校吗?
叶海锋:有。
主持人:每个周五都会组织一批,你是组织者吗?
叶海锋:我们是策划者,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就由其他的一些队员来带领。
主持人:通过你和自闭症儿童的接触,你发现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叶海锋:就我们接触的自闭症儿童,当我们陪着他们,他们就会信任我们。
主持人:需要长时间的陪伴,他们才会产生信任?
叶海锋:对。我们服务队的成员也会对他们产生一些感情上的舍不得。
主持人:你们有对口的一两个小孩,每次都找他们聊天,还是每次选择不同的孩子?
刘艺:基本都会相同,因为他们需要长期性互动。
主持人:是因为和他们的接触,慢慢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建立这样一种公益活动?
叶海锋:我们以前已经服务了两年,我们是以一个社团形式为他们组织活动,现在大三已经离开了这个社团,但是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就想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自闭症儿童,接触他们,了解他们。
主持人:具体你们这个计划是怎么实施的?
叶海锋:比如说找到这些机构,他们在周末会需要10个义工,我们就贴海报,通过短信报名,然后由我们组织大家一起过去。
主持人:你们就是中间的联络人?
叶海锋:对。
主持人:这是你们现阶段的工作中,未来在这个创业公益大赛中,你们是怎么设想的?刚才你们提到了你们有企业、NGO组织还有高校学生,你们会怎样发展?
叶海锋:这两年中,我们发现很多机构有这样一种需求。而企业白领和大学生也会因此有一项参与渠道,我们会打造一个平台,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具体谈到创业,我们将来会以提供服务的形式来进行。比如,就和企业的CSR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不知道宋波老师对他们的想法有怎样的评价。刚才,叶海锋也讲了,希望企业、高校学生和NGO组织结合,那么您能否以更专业的形式来阐述一下这种模式是否可行?
宋波:我们作为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也希望对这个项目有更深度的参与。首先,我非常敬佩年轻学生有公益创业的热情,他们写出了很复杂的项目建议书,他们有这一方面的能力,愿意做这些事。但是具体到晨雨滴这个项目,最初他们提交的项目书和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经过将来若干时间的磨合以后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最初的起点我想刚才他已经介绍很清楚了,就是我们需要找到这个点,是什么感动了你?是什么促使你做这件事?如果通过这个事情能够树立起将来做这件事情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将来所有的技术环节我们都可以进行完善,现在还不是特别完善。
主持人:你们也是经过了两年的志愿者服务,发现了这样的需求,首先是发现了特殊儿童需要关爱,需要志愿者服务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你们是如何发现了这些爱心者,他们有献爱心的需求?
叶海锋:有一次在义演义卖中,附近有一个白领路过,他们说这个活动很好,也希望一起加入我们为这些儿童筹钱,然后我和他就互留了联系方式。这#p#分页标题#e#种思想在很多深圳人中都有,他们就想参与一些关爱儿童的活动,但是他们平时可能比较忙,没有渠道和信息让他们交流,所以,我们的晨雨计划就希望在信息方面能够让大家建立起沟通,有活动大家都会知道。
主持人:你们就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来联系企业、志愿者、NGO组织和受众儿童?
叶海锋:对。
主持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相比其他人有什么优势?
刘艺:首先我们有两年以上的经验,另外我们还有广东省各大高校的学生资源,很多企业也对我们表现过他们参与的意愿,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到这些资源。
主持人:在运作模式上,包括资金方面,你们有怎样的考虑呢?
叶海锋:资金方面,先期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义工,如果这个平台更大更好以后,我们会为这些企业员工做一些专门的CSR的策划活动,一个活动可以以一个企业的名字从头到尾策划联系,后期制作,收取一定费用,维持我们这个组织的运行。
主持人:不知道宋波老师认为他们刚才谈到的这种筹款和运作模式有没有可行性?
宋波:这种可行性还是存在的,因为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不容置疑,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他们很明显抓住了一些需求,我们注意到中国很多非营利组织和专门关注特殊儿童的组织遇到了一些困境,他们在人力和其他资源上有缺乏,如果有一个组织能够专门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资源,这是非常有前景的。同时,刚才他讲到了,他们在学校里通过这两年的坚持,积累了一定的志愿者队伍,在和企业打交道方面可能还缺乏一些经验,但是显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对这个活动感兴趣了。应该说已经初具规模,如何更精细的打造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据我所知,你们刚开始的计划并不是专门针对特殊儿童,能否介绍一下最开始你们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后来经过了哪些阶段性调整,最后变成了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叶海锋:最开始我们想,做这些事情,大大小小活动肯定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我们就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企业来支持我们这个组织,但是后来发现这和我们的理念有点不同。打造一个企业需要的成本和大学生的实际有点不太结合。
主持人:刚开始你们希望打造是什么企业?
叶海锋:我们本来是想打造一个网站,利用网站获取盈利。后来我们发现,将企业和NGO机构、大学生结合在一起,本身是一个能够产生盈利的方式,比如刚才说到的为企业做CSR策划。
主持人:刚才你讲到,同样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但是之前通过企业来带动公益行动会产生什么不良效应吗?
叶海锋:这和一个企业情况有所不同,一个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但是公益还是要以公益为主,如果两方面都要兼顾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想专门做服务和平台。
主持人:你们怕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丢掉了公益本身的初衷,所以才想做公益创业?
叶海锋:对。
主持人:宋波对他们的这一转变有什么样的看法?
宋波:联想为什么将此次比赛列为公益创业,也是相当有前瞻性的。公益还需要创业吗?为什么叫做公益创业?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个问题。他们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做公益并不是仅仅作为志愿者、帮助他们扫地这么简单的,因为你是作为组织者存在的,需要组织大量的志愿者去,所以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做这件事。这才产生了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当然是以公益为目的的,如果最初的初衷是以公益为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资金从哪里来。如果没有钱,就是最开始你走上的那条路,希望搞一个赚钱的机构,赚钱以后再来养活这个公益机构,但是显然你的精力不能完全顾及好这两件事情。现在我们提的社会企业概念,就是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本身已经产生了社会效益,在你的模式中更多是像社会企业了,具备了一个雏形,在你的运作过程中已经对自闭症儿童和特殊儿童产生了一些好的影响,当然这个雏形还需要继续打磨,如果你能够走上社会企业这条路,会既满足了你的理想,又保证了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
主持人:像宋波老师刚刚讲的,最开始我们是希望打造一个企业,具有一些CSR的职能,现在我们整个转变为走社会企业这条路,这也代表了现在在中国的一些公司CSR发展到现在,公益和企业专门做这个事还是不一样的。现在CSR在跨国企业做得还是比较多的,在本土企业还是刚刚起步,而刚刚宋老师谈到的社会企业在中国又是更新的名词,他们的这个计划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创新性的。在这一点上,宋波老师更有发言权,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的情况,尤其是和一些相关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未来还有哪些路需要走?
宋波:刚才你提到企业CSR在中国发展情况已经越来越多,本土的一些企业,像联想、网易都会参与到这些企业里,但是正像您说的,还是一些大型企业才会考虑到这一方面。企业不可避免有一些CSR的诉求,和公益机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公益机构一定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怎样和他们做一些配合,这可能是公益平台的生存之道,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实现他们的价值,同时帮助这些公益机构和受众人群实现他们的价值。
企业CSR和社会企业这两个概念,尤其是社会企业的概念,在中国和国际上也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p#分页标题#e#概念。社会企业概念需要你们自己来理解,经过这几天的训练,大概有一个印象。从我的感觉,就是从一个理念出发还是从积累财富的角度出发。如果你认为做这件事情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实现某种社会价值,你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个往社会企业家发展的开始,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大家都在尝试,你怎样在所有的运作过程中保持这种理念,这也是相当难的,这可能需要你们一步步走出去。我们也在尽力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问题也是我接着想问的一个问题,社会企业有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就是公益理念和资本积累、商业运作中有可能存在的一些冲突,如何资本最大化,如何以商业运作,公益理念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导致失衡,如何把握这中间的平衡,不知道宋波可以给我们哪些建议?
宋波:商业运作理念和公益理念原来认为有一些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有的机构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如果把它融合在里面实际上会增加它的成本。社会企业成本线一般都会比较高,盈亏平衡点也比较高,这对你们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国内所谓的社会企业一般资金收入会有几个来源。第一是经营的来源。第二是政府的一些资助,政府为什么会资助你,是因为你能够帮助政府解决某一种社会问题。第三是基金会的资助,基金会的资助也是认为你能够解决某个问题,它会资助你。这三方面的来源是保证将来你生存发展的来源。
主持人:最基本的。那么您看看他们的项目,就您评估一下是否符合?或者是真的需要发展下去,他们现在最应该打磨的关键点是哪些?
宋波:听到他们这个项目,首先他们最好的一点是认识到了真正的需求。他们会接触这些特殊儿童,但是当他们接触这些特殊儿童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特殊儿童是需要有专门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治疗或者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方法的话,他们就发现具有专门方法的这种机构的需求,可能是人才、资金、资源方面的需求。如果他们能够解决这个需求,当然也是间接起到帮助的社会群体。如果他们能够发现这个需求,并且能够满足这个需求,这个模式应该可以运行。事实上,国内公益领域被分为一个产业链,产业链中就是有一类专门支持性机构支持非营利组织,他们可以归为支持性机构中,这一类机构也是具有生存空间的。
他们这个项目首先需要打造的是需要扩充他们的需求,也就是他们所能接触到的非营利组织,或者具有专门方式的能够帮助到特殊人群的机构,不光包括特殊学校,特殊非营利组织,他们需要首先扩大这块资源。另外一块比较大的资源就是学校。学校本身有一些社团,社团资源这一志愿者组织要不断稳定和扩大的。第三块是企业资源,这是他们目前相对比较弱的地方,但是企业一定会看重前两个资源,如果你把前两个资源做起来了,企业会购买你的服务,它会看重你的资源,所以首先需要打造前两块。
主持人:您觉得他们的市场会有吗?有企业真的会看重他们提供的这种服务吗?像他们前两块的资源能够积累到一定水平,会有哪些企业会购买和看重这些资源呢?
宋波:一定会有很多的企业。像刚才他说的例子,在他们义卖和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问这个事情希望参与。从去年的地震以后,全民社会的志愿精神得到了全面的发扬,企业CSR也会不断扩张,企业会不断追加这一方面的投入。如何满足企业的这一诉求是最优先考虑的。
主持人:不知道从长远来看,你们现在对这个项目有什么计划?
叶海锋:长远来说就像宋老师说的两方面打造,可能会向特殊儿童发展,从高校来说也是向更多学校发展,从企业来说,也是将企业资源结合在一起,立足这三个点扩展。
主持人:现在已经进入了创业大赛最紧张的阶段,你们是8只种子队中的一个,坐上了待定席,这8只队伍中只有两个队伍能够晋级,如果不小心到了后6位就会直接淘汰,不知道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想对网友说些什么让他们来支持你们的计划?
叶海锋:对这个活动,对于关爱自闭症儿童,我的感触很多。参加联想爱心创业平台也是给了我们一个锻炼机会,我们会利用这个锻炼机会为这些儿童做一些大学生能够做的事,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会按照服务儿童的理念,按照我们最初的梦想为他们做一点事。虽然这点事不会很多,也许就是一个下午大家快乐的渡过,也许就是为他们义演义卖的时候筹到了几百元、几千元,但是我觉得我们为他们做了这个月、这个星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还会继续走下去。
刘艺:对于我说,如果被分到待定席会有一些伤心,但是我们会为了那些孩子,为了我们的理念继续走下去。
主持人:晨雨滴这个团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叶海锋:晨雨是我们在6月份组织去四川帮助北川儿童恢复心理活动中起了一个名字,本来是雨辰,加起来是一个地震的震字,后来改成现在这两个字,晨雨计划就是这样来的,我们的口号是“晨雨滴滴进万家,爱心无限暖人间”。
主持人:晨雨计划从开创到中间分阶段的磨合,再到现在有了一个基本的社会企业雏形,改变了很多,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几位参赛选手公益的这颗心,为孩子们#p#分页标题#e#做一点事,这颗心是一直贯穿在变化中唯一不变的东西,这也是创业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希望你们能够一路走下去。谢谢你们,也谢谢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