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希望河源有个康复中心
今天是“世界关爱自闭症日”,曹女士看着家中已经渐渐开口说话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欣慰。虽然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跟普通小朋友一样,但曹女士说她已经很满足了。儿子明年7 岁了,曹女士说她要让儿子跟正常小朋友一样,去学校读书,这是她长久以来的愿望,明年这个愿望就可以达成。但是在曹女士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需要她去完成,那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争取,使河源所有跟她儿子一样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能有一个康复中心。
为儿治病有家不归
2005 年,曹女士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去中山的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儿子这是患上了自闭症。
自从儿子确诊以后,曹女士就带着儿子先后去惠州、青岛、广州、北京等几个城市求医,在近5 年的时间里,曹女士一次家都没有回过。一直到去年春节,儿子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曹女士这才带着儿子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儿子在外面奔波,中间都没有跟家人团聚过。”说起带着儿子在外求医的日子,曹女士的声音哽噎了起来。“虽然现在跟儿子交流还是有些吃力,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看着儿子渐渐好转,曹女士的眼中充满了满足感。为了今天的结果,曹女士在用了5 年的时间的同时,也花费了近70万元的费用。
许多家长缺乏认识
在经历了这么久的治疗之后,曹女士已经从一名普通妈妈成长为一名自闭症儿童康复专家了。回到河源后,曹女士联系了很多跟她有同样经历的妈妈,但是很多妈妈对自闭症缺乏足够的了解,这让曹女士很是痛心。
去年,曹女士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去参观,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曹女士看到了几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父母送到了这里。患上自闭症行为刻板,不爱说话,很多人都以为孩子的智力出现了障碍,但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智力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把孩子放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并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在回去的路上,曹女士不断地对自己说:“打死我,我也不会把儿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去。”
曹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正在增长,仅在河源,她知道的就有100 多位妈妈有着跟她相似的经历。曹女士希望在河源能有一个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中心,将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与其他妈妈们一起交流。
希望有个康复中心
为了让河源的妈妈们能够更加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康复,去年,曹女士以个人的名义邀请了北京的一位专家到河源来为家长们讲解。曹女士在带儿子四处治疗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跟她有相同经历的妈妈,在北京的专家来河源之前,曹女士给她们打电话,同时也通过市残联发动她们来听讲座,让曹女士十分失望的是,来的人寥寥无几。
曹女士告诉记者,自闭症治疗过程很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如果河源能有一个专门针对自闭症的康复中心,家长就不用带着孩子去外地治疗,而她自己也将会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资源无偿地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还没有开展针对自闭症的相关康复项目,以前也遇到过几个脑瘫伴有自闭症的孩子,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康复项目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康复人员,所以这项帮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本报记者 冷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