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 面对墙壁发呆是自闭症孩子共同的特点。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和许婷见面的地方在一个小游园,平时他们母子经常会来这里坐坐。“这是大树、那是小草……”许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教着,但9岁大的深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充耳不闻,这样的场景已重复了千百次。
如果不仔细观察,你根本不会发现深深和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可你接触多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个9岁的孩子还很“小”:他不懂得基本的社会规则,他就像刚生下来的孩子一样,没有生物钟,困了就睡,半夜起来玩耍也是常有的事情;不懂得吃饭的意义,也从不挑食,因为他没有什么爱吃和不爱吃的东西;他没有朋友、没有玩伴、不能上学,甚至不懂得与父母交流,无论你给予他多少,他都没有任何反应。许婷说,就连“谢谢”这样简单的话语,如果不教,你就无法从深深嘴里听到。
如果深深没得病
这个家本该很幸福
许婷在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上班,丈夫所在的公司条件也相当不错。2001年元旦,儿子深深出生了:重6斤半,作了新生儿的各项检查,孩子很健康。
“丈夫的眼睛小,孩子出生前还一直担心他的眼睛跟他爸一样。”9年前的情景,许婷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许婷,看着儿子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
可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深深1岁9个月的时候仍不会说话。虽然周围的人都说,男孩说话晚,没必要担心。可许婷看到儿子的一些举动时,心中仍隐隐地有些担心。
深深总爱注视自己的手,没事喜欢转圈……从电视里,许婷看到自闭症孩子会有刻板、怪异的行为,联想到深深,许婷鼓足勇气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后来又专程跑到北京复查。结果出来了——深深患有自闭症。
从此以后,许婷一家的生活改变了,夫妻俩开始为深深治病的事情奔波。北京、青岛、郑州,都留下了他们为深深求医的身影。
不堪心理压力 她曾想带着儿子轻生
原本幸福的日子,被儿子的病彻底改变。巨大的压力,让许婷不堪承受,她甚至想过带着儿子自杀,可那一次,深深把她从绝望中拉了回来。”
那是深深4岁的时候,许婷带着深深在青岛的自闭儿童训练中心作康复训练,一住就是两年。
一次,许婷看到儿子训练效果不佳,她心情很糟糕。之前,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已经花了不少钱,全家都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生活。“如果治不好,回去后该怎么办?一家人又该如何生活?”许婷越想越绝望。
“干脆带着儿子投海。”一个极端的想法在许婷的脑海里显现,“如果我和儿子消失了,丈夫再婚,一定能过得很幸福。”
身上没钱,许婷就借了100元钱,想打车直奔海边。巧的是,等了半天,一辆出租车都没有出现。许婷一个人坐在马路边,放声痛哭。看到妈妈在哭,深深仿佛突然懂事了,在许婷的怀里叫着“妈妈、妈妈”。
儿子的呼唤把许婷从绝望中拉了回来。“深深是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不能把他抛下,离开我,他也活不下去。”带着满脸的泪痕,许婷带着孩子回到了住所。
遭遇困难 夫妻爱比金坚
孩子得了自闭症,有些夫妻在求医多年后,看不到希望往往会选择离婚,可许婷的丈夫从来没有因为深深的病情退缩,一直和许婷携手走到了今天。
“深深不像普通的孩子,有病了会告诉家人。他得病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现,只能靠我们观察。”许婷说,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她根本走不到今天。
“如果稍不注意,深深就会拔下手上的针头。”许婷说,自闭症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古怪的举动,每次深深到医院输液的时候,夫妻俩就得轮流看护,眼睛根本不敢离开儿子的手。孩子输完液,许婷和丈夫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可是,丈夫第二天还得继续努力工作,因为深深治病需要钱。
除了丈夫的支持,单位领导的支持也让许婷非常感动。为了给深深治病,许婷曾经想辞去工作,可知道许婷所面临的困境后,单位领导拒绝了她辞职的要求,而是把她安排到单位食堂上夜班,这样,她白天就可以看孩子,还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许婷知道,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不可能从深深身上得到回报,可是她不会放弃,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的支持,更因为在她心中总有一分期待,期待将来的某一天,儿子能打开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