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残会让更多人加入助残行列
12月10日,伴随着残疾儿童舞蹈《我要飞翔》,3万只写满祝福的纸蜻蜓从现场上空飘落,承载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特殊孩子的无限祝福。据介绍,活动主办方从11月底就开始面向社会征集爱心“纸蜻蜓”,呼吁热心市民用手折叠制作一个“纸蜻蜓”,并写上对特殊儿童的祝福。本报记者 林洁摄
广州亚残会即将开幕,2.5万名赛会志愿者和50万名城市志愿者已经投入亚残会服务工作。这支主要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被视为未来提高广州市民助残意识的领导力量。正像中国残联理事长、广州亚残会组委会执行主席王新宪今天所说:“有这么多志愿者助残服务,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一笔新的社会财富。”
今天下午,“当好亚残东道主,志愿创造新生活”系列活动暨特殊儿童艺术创作展演活动开幕式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阳光少年”唐世宁活泼地穿梭在人群中,很难看出这名9岁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他的父亲唐峻告诉记者,孩子虽然从外表看与正常人没两样,但他的沟通能力不行,思维方式异常,不守规矩。唐世宁曾经3次被“赶出”幼儿园,在小学也没法和正常小孩一样上课,后来只能进入专门的自闭症患儿学校就读。
唐世宁虽然解决了上学的问题,但他和社会、和健全人接触的机会也更少了,这对残障儿童的成长同样不利。让唐峻高兴的是,当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主动走进他的家庭后,唐世宁从此多了几位愿意与他交流的健全人朋友。
今天,在唐世宁接受表彰成为“阳光少年”之际,他又在会场结识了新的志愿者朋友,他高兴地与志愿者聊天、玩耍,并邀请志愿者去他家做客。
目前在中国,志愿者主体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这些人已经成为广州亚残会助残服务的先锋,亚残组委会志愿者部部长、团广州市委书记王焕清告诉记者,广州助残服务一直都在“创新”,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在实际的服务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很多好的做法。王焕清说:“亚残会是我们对助残的一次集中的大练兵,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必将使得这支助残队伍更加成熟,让更多的青年以专业的操守来服务残疾人。”
这样一批年轻人也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增强助残意识的引导力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四学生曾妙欢就是一名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的志愿者,因为有了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经验,曾妙欢不仅对残疾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以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应该怎样去全面地看待残疾人。
“在接触到残疾人之后,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曾妙欢从一年前为盲人提供志愿服务后,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的看法有了彻底改变,“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但同时又自强不息。在某些方面,他们的精神力量远比健全人强大。”
曾妙欢目前长期服务的对象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盲童,这名盲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令曾妙欢十分感动:“在陪盲童上街散步的时候,他对我介绍的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但我相信在他的心里,这个世界一定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曾妙欢还发现,当残疾人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很少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相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想想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妥协或抱怨,我觉得,是这些残疾人朋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曾妙欢通过志愿服务对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残疾人不应是被社会抛弃的群体,他们同样是社会的有生力量。我告诉很多健全人朋友,残疾人教会了我很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志愿#p#分页标题#e#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更是一个帮助健全人了解残疾人,促进社会融合的过程。”
目前,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在册志愿者过万人,服务对象达8000余人,为近2000名残疾人提供了7年以上的服务。本届亚残会的举办,广州将一下子增加几十万名有机会与残疾人接触的志愿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像曾妙欢这样因为接触到残疾人,进而体会到助残事业的意义,最终成为推动全社会助残事业发展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