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孤独症患儿年增2000人
现在网消息 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周建跃 温红蕾)他们清澈的眼睛大而无神,他们不会与人交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患儿在儿科发育性疾病中已占首位,但由于难以被发现,接受治疗的孩子仅一成。昨日,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特殊儿童训练中心在丁字桥涂家岭分院落成,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特殊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综合疗育公立机构。 “知道孩子孤独已晚了” 记者昨日走进了这座特殊儿童训练中心,5层楼的训练中心每一层都有好几间教室,布置温馨,却没有孩子们的嬉笑声。三岁半的亮亮(化名)独自坐在板凳上不停收放自己的小手,重复了近百遍。长长的睫毛下有一双大眼睛,清澈却无神,他只会咿咿呀呀,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字,发育也比同龄孩子缓慢。 亮亮家庭条件优越,家人一直没发现他的异常。他到了两岁时还不会说话、 不理人。亮亮来此训练一年多后,能配合老师蹦蹦跳跳地完成动作。 省妇幼儿童保健科主任徐海青教授说,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从外表上看与正常孩子毫无区别,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是弱智,但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停地晃动身体、旋转、大声尖叫,或咬手、用头撞墙等,重度患儿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可能伴有自残、自毁或攻击性行为。 据了解,孤独症发病率高达4‰—6‰,我省每年约50万新生儿出生,每年约新增孤独症患儿2000余名,而目前接受治疗或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的儿 童不足2000名,这个数目只占到全省孤独症儿童总数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美国专家视频会诊 由于孤独症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世界先进的治疗办法也只能是应用行为分析进行行为矫治。美国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达1%。 新落成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与美国国家应用行为分析协会合作共同“攻坚”孤独症,每两周与美国专家进行一次视频会诊,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徐海青提醒,只要通过及时有效的训练和帮助,多数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可得到改善,甚至回归社会;0-6岁是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时期,应及早治疗。 特殊儿童训练中心每年将向我省低保贫困家庭的患儿(包括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大脑发育障碍患儿)提供30个免费治疗的名额。 |